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

  题目:

  国际气候博弈的本质是()

  A、国际经济地位之争

  B、生存权之争

  C、国际政治地位之争

  D、发展权之争

  答案:D

  解析:

  为什么说气候问题博弈背后的实质是发展权之争

  哥本哈根会议争议的关键在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到底就应减少多少?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制定的减排标准很高,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等)技术落后,一般都达不到那么低的排放量。事实上,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程度高,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很高,发展中国家尽管单位产值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发达国家高,但总量小,所以对气候变暖造成重大影响的是发达国家。他们的工业化历程都200多年了,排放的二氧化碳能比我们少吗?欧美提高排放标准,旨在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么买他的最新减排设备和减排技术,花掉咱们的外汇储备;要么减缓咱们的经济发展,不对他们构成威胁。

  【相关阅读】

  世界各国之间就气候变化问题所做的谈判被称为“气候博弈”。国家形势的变化,实力的变化,整个气候变化形势的变化,这些都将对气候博弈产生影响。气候变化问题就应是两大阵营,这种基本的格局还是延续着两大阵营,三股力量,多个主体,以及多重博弈,这样一个基本态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从决定国际气候进程走向的主要力量来看,欧盟、美国,以及77国集团加中国这个阵营作为三股力量中间的博弈。

  影响因素

  国家形势的变化,实力的变化,整个气候变化形势的变化,这些都将对气候博弈产生影响。

  格局

  气候变化问题就应是两大阵营,这种基本的格局还是延续着两大阵营,三股力量,多个主体,以及多重博弈,这样一个基本态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从决定国际气候进程走向的主要力量来看,欧盟、美国,以及77国集团加中国这个阵营作为三股力量中间的博弈。尽管气候变化威胁到全人类的共同前景,但是具体到确定的减排指标、技术转让以及资金支持时,纷争的利益集团立即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

  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许多地区出现的极端天气,尤其是1973年非洲萨赫勒地区大旱,导致数百万人失去生命。因此,1974年联合国第六次大会因此要求世界气象组织对此展开气候变化研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结果,第29届执委会决定于1979年召开“世界气候大会高级科技会议”,之后改为“世界气候大会———气候与人类专家会议”。组委会认为,世界气候大会不仅仅是一次气象会议,而且还应召集专家审议气候对各种经济行为和其他人类活动的作用,故与会者将不仅仅仅限于气象学家,各个不同相关领域的专家都就应参加。

  第一届世界气候催生了另一个在气候变化研究上颇负盛名的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1990年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二届气候大会透过了一项更具实质资料的《部长宣言》。《部长宣言》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超多生产活动致使温室气体不断积聚,下世纪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将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因此受到严重威胁。宣言还认为,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是各国共同的职责。但是,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的西方工业国家对此尤其负有特殊职责,它们务必起带头作用,承诺采取行动,降低其在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中的比重。

  尽管人类开始意识到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变化中心研究员张称意介绍,“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上,有两个里程碑的事件,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透过和2005《京都议定书》生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条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据统计,目前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透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截至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

  现今最大规模的气候变化大会是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由于2012年的临近,《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到期。因此,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透过的“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大会上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有关协议。

  中国的立场

  中国在审视气候变化战略的时候,更看重国内战略。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这些提法由来已久,并不是说以前不倡导。“九五”期间就谈到两个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那时中国也在搞绿色跨世纪计划、治理淮河等等,也很热闹。本质上这天的政策是当年政策的延伸,变是变在程度和重点上。

  这天强调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强调的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但这也不是空穴来风,标新立异,是有深刻的客观背景的。主要是“十五”期间遇到了十分强烈的资源约束,另外中国进入一个我说的高资源、高能源消耗的发展阶段。十年前我们也在修路盖房子,但都没有这天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科学发展观等这一系列主张,已经成为中国当今发展战略的主旋律。

  这个变化势必然影响到气候变化政策。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基本的观点、立场没有也不必改变,用心推进节能减排,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国内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这些在这天强调得要更多更突出。

  美国是最大障碍

  哥本哈根最大的障碍仍然是美国。美国代表团在谈判中鲜有用心的推荐,其决策过程有断裂现象。美国代表团反复强调,美国关心的焦点是2050年的减排目标和行动。这种做法试图掩盖其在中期目标上的职责和承诺。直到昨日,美国最后公布2020年目标。美国政府代表提出,不仅仅仅发达国家讨论减缓目标问题,主要发展中国家也应参与,并做出相关的国家行动方案。这种提法混淆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的实质性不同。

  发展中国家意见一致

  在这场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甚至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巴西、中国、印度、南非、墨西哥这些比较大的排放很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之间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大的问题看法上还是一致的。

  聚焦减排

  中美两大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展现出配合姿态。这样的表态并不能保证2009年的哥本哈根成为拯救地球的重要坐标。距离大会召开的时间越来越近,各国政府内部还在为本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态度进行最后的协商和讨论,欧盟理事会公布一份最新统计数字证明:至2012年欧盟15个初始成员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减少6.9%,并不能到达《京都议定书》中至少8%的减排目标。如果思考到退耕还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这个数字还能够提高1%,而目前在建或改造中的工业设备将在未来几年中减少2.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综合起来,欧盟还有机会超过《京都议定书》里规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标准,钱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期望能从西方国家得到一些支持减排的资助,它们认为发达国家务必承担超多排放温室气体的历史职责。而以美国为首的富国回应,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才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务必要对人类共同的未来负责。争论焦点就在于西方到底愿意拿出多少钱?欧盟领导人同意国际社会为发展中国家每年带给1000亿欧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其中220亿~500亿欧元应来自公共投资而非私营企业。其中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分摊总额为每年200亿欧元的资助,从2016年起这个数字增长为每年500亿欧元,2020年起每年

  1000亿欧元。

  非洲国家集团抱怨,为了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发达国碳减排的幅度仍然太小。非盟成员达成一致,认为美国、欧盟、日本及其他国家应向其每年支付总额高达670亿美元的补偿。

  在气候峰会召开前,中国突然行动,同印度、巴西、南非四个国家已达成一致协议,将反对由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印度环境部长贾伊拉姆·拉梅什在北京说:“如果不能让步的要求遭到反对,我们将一同退出。这将是一个群众决策。”

  展望

  在哥本哈根会议前一段时间里面,有一些国家散布消极悲观的论调,中国致力于促进各方坚定信心。哥本哈根大会以及丹麦政府的目标和远景,即“一个协议,两个目的”。首先,哥本哈根大会协议就应成为一种政治上的动力以便各方尽快行动起来。其次,哥本哈根大会协议就应成为一种指令和期限,以便进一步地进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磋商,并为达成一项法律性的协议设定期限。关于减排目标,每个国家具体到数字的承诺和行动方案也将作为一系列的附录反映在哥本哈根协议中。该协议还就应包括巴厘行动计划中谈判所涉及的所有方面,包括财政上的有力支持。

  十分显然哥本哈根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无论怎样样哥本哈根将会有一个政治协议,它的具体的内涵、具体的数字能不能达成,至少他要启动以一个政治的框架性的文件来把2012年之后国际气候制度主要的框架搭建好,这个就是他能够取得的最好的成果。


三个代表是谁提出的

  问题:

  三个代表是谁提出的?

  答案:

  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提出的。

  解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资料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的主要地位是:

  (1)“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走在中国社会发展前列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齐的。什么时候坚持并做到了这样“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兴旺发达,就得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人民群众的拥护,就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什么时候如果偏离或没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就会不满意,中国共产党就会遇到困难和曲折。

  (2)“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资料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面向新的世纪,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无愧于历史赋予的执政地位;才能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3)“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拥有6100多万党员的大党。能够战胜以前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内外敌人,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解决了12亿人的温饱问题;在本世纪末进入了小康社会。虽然也犯过错误,有过曲折,但始终“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经得起各种风浪、磨难的考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有这一切,就是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

  【相关阅读】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个性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能够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礼貌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就务必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1)国际背景。进入新的世纪,我们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在加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有辉煌,也有严重挫折。我们必须要吸取苏共解体的教训,务必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建设。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透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持续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因势利导,更好地巩固、加强和发展我们的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国内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与此同时,在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浮漂,个性是腐败问题。再加上我们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从此刻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在这种状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个性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所有这些,都务必紧密结合实际,来进行思考和研究,用心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使我们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务必努力贴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透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务必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给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务必坚持挹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用心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四、怎样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1)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务必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务必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持续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务必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持续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4)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务必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5)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务必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务必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能够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井透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个性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五、“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好处

  (1)理论好处。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2)现实好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六、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走在中国社会发展前列的先进政党。我们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是与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齐的。什么时候坚持井做到了这样“三个代表”,我们党就兴旺发达,就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经得起任何风浪的冲击。什么时候如果偏离或投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人民就会不满意,党就会遇到困难和曲折。

  (2)“三个代表”是我们的执政之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执政的资料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面向新的世纪,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只有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我们才能始终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无愧于历史赋予的执政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水平,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

  (3)“三个代表”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我们党建党之初,只有几十个党员。为什么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这天拥有61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以前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国内外敌人,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解决了12亿人的温饱问题;在本世纪末进入了小康社会为什么虽然也犯过错误,有过曲折,但始终“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经得起各种风浪、磨难的考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有这一切,就是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这是我们全部力量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不断成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试题: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_____

  A:国民总收入

  B:货币总量

  C:国内生产总值

  D:外汇储备

  答案:B

  【相关试题】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包括()。

  A.国民总收入

  B.货币总量

  C.国内生产总值

  D.外汇储备

  答案:ACD

  【解析】

  国际上通用的四个常见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1、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它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际收入两部分组成。国际上决定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最常见的经济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

  2、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往往会采取紧缩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宏观经济形势好坏而言,最佳状态是温和通胀,即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持续通货温和膨胀。

  3、就业率,也会被引述为失业率,其高低往往是由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的高低决定的,政府往往根据就业率的高低来制订各项财经政策,而这些政策又会对股市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4、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其他国家在必须时期进行的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交易的记录。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两部分。经常项目收支主要包括贸易、劳务和单方面转移。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直接的作用结果是汇率。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则该国货币坚挺,有升值潜力;反之长期逆差则货币疲软,货币有贬值可能。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能够由多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一般适用较多的是: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CPI(商品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能源消费、农村人口比重、人口预期寿命、新生婴儿死亡率、识字率等。不同的组织还制定指标来衡量各种制度环境。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CPI(商品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等指标来实现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其中应用最广的事GDP国内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