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大清灭亡后九大封疆大吏都去哪儿了?

历史冷知识,历史趣味知识!
  •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被袁世凯忽悠去修清史,不过未能完成,清史还叫稿,不能叫清史,就是今天的《清史稿》
  • 直隶总督张镇芳:
      袁世凯称帝的坚定拥护者。袁去世后,又跟着张勋闹复辟,被抓判无期徒刑 ,后破钱免灾,出了狱后远离军政,开始搞银行经商,于1933年去世,死时七十岁。(张镇芳过继的儿子张伯驹,名气比他还大)
  • 两江总督张勋:
      大清都亡了,这哥们和手下还留辫子,搞复辟,失败后逃到天津,1923年去世,运回老家江西安葬,一辈子都没有剪发。真够顽固的。
  • 闽浙总督松寿:
      唯一为大清国殉死的总督。武昌起义爆发后,当时大家都劝他投降,他不听,要搞顽抗,给妇女发兵器,让大家死拼,结果旗兵不给力,激战一夜后依然失败,松寿吞金自杀。
  • 湖广总督瑞澄:
      大清掘墓人。武昌起义能成功,要多谢这位总督。因为革命党一个烟头引起的爆炸,让瑞澄拿到一份起义者的名单,但瑞澄不销毁名单也不抓人,搞得人心惶惶,因为人人都自觉被盯上了,最终导致武昌起义。军心惶惶,因为人人都自觉被盯上了,最终导致武昌起义。替大清挖了最后一个大坑后,他逃到了上海,听说要治他的罪,又跑到日本。等大清逊位,他回到上海,于1915年去世。
  • 两广总督张鸣岐:
      亡国总督中最没脸的一位。武昌起义后,张鸣岐带着搜刮来的钱财跑路了,后回国当袁世凯的顾问,是袁世凯帝制的吹鼓手。九一八事变后勾结日本当了汉奸。1945年,日本要战败,张鸣岐还组织法会,为日本人祈祷。日本战败后,据说是被骂死了,估计是自己吓死的。
  • 陕甘总督升允:
      武昌起义后火线复职为陕甘总督,带兵反攻西安,准备给满清留一块东山再起的地盘,把溥仪接到西安来。只是没等成功,溥仪就退位了。溥仪退位之后,他还坚持跟革命党人死磕。此后又积极运作复辟,而且跟日本走得很近,老想着借日本的力量,在九一八事变后去世。从满清的角度来看,也算是相当愚忠的一位了。
  • 四川总督赵尔丰:
      东北人,是东三省末代总督赵尔巽的弟弟。赵尔丰有才干,他在四川干过一件大事,就是打败了英国操纵的西藏叛军,使西藏保留在中国的版图之内。当时,他还准备向西藏地区进行移民。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时,他率兵镇压,人称赵屠夫,保路运动可以说是武昌起义的引子。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公审处决。(如果在保路运动之前死去,那就是国家英雄了。)
  •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鸿章的侄子。经羲曾经说云贵总督可以不做,但讲武堂不可以不办。结果这个讲武堂出来的人都不保大清,大多是革命党人。朱德就是这个学校出来的,还是李经羲特批入学的。李经羲算比较开明的,蔡锷在云南搞革命串联,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武昌起义后,蔡锷把他礼送出境。到达上海时,他被人抓住剪了辫子,此后投靠袁世凯,跟赵尔巽一起成为嵩山四友。就是袁世凯的四个老伙伴。1925年的时候,在上海去世。
  •   九位末代总督,可谓结局各不相同,有殉死的,有被斩杀的,也有寿终的,还有当汉奸的。最让人叹息的大概就是赵尔丰吧。清朝体制内不是没有人才,只是无法人尽其才罢了。

    转载请标明来源出处:趣知识(quzhi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