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历史冷知识(19)

历史冷知识,历史趣味知识!
  • 奉系跟曹锟开战,张学良偷闲去天津看曹锟的四弟曹锐,说:「四大爷,我正跟三大爷打仗,外面乱,你别出去。」曹锐哭笑不得。
  • 在各军阀中吴佩孚是比较有精神追求的一位,他主张「三不主义」,即「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借外债」,后来又加了一条「不纳妾」,也就变成了「四不主义」。当他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时,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不少知识分子对他寄予希望。
  • 北伐时,奉军与北伐军战于河南,北伐军每战,无论官兵,齐声高呼「××妈」,然后发起前仆后继、有进无退地冲锋,特别是张发奎所部,每战只打三四枪就开始冲锋,投入肉搏,整排整排的,一往无前,后队几乎踏尸而过。此势奉军前所未见,无不气馁。 奉军多炮,但每次炮声一响,北伐军马上大喊着三字经冲锋,迎炮烟起处而去,夺炮方止。如此几次,奉军虽多炮,但竟不敢再用,步兵则闻三字经而溃。 千军万马,大喊着「××妈」,发起集团冲锋,所向披靡,破敌夺炮,其状,思之甚伟。
  • 北伐战争后期,奉军北撤,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部队进驻河北。冯军各级官佐参加革命多年,劳苦功高,现在有了空闲时间,便纷纷找机会也来「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把,当地女子学校的学生一时成为抢手货。望都县有个女子学校的校长找到韩复榘的军部抱怨说:「我这个校长干不下去了,你们的军官把我的学生都快娶干净了。」
  • 北伐军攻克南昌之后,鲍罗廷,邓演达等人控制汉口政府,欲剥夺蒋介石的权力。蒋介石为继续北伐而急于得到上海银行团的支持,极有影响的宋氏家族为此开出的条件是蒋介石需与宋美龄结婚并任命宋子文为财政部长。蒋介石遂请求陈洁如暂时离开中国五年,待北伐成功,奠定中国之后立刻接她回来。蒋介石为使陈洁如同意,当着她的面在佛前立誓:「我发誓,自今后五年起,必恢复与洁如的婚姻关系,如若违反,祈求我佛将我击毙,将我的南京政府打得粉碎。如果我不对她履行我的责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将我放逐于中国之外,永不回来。」
  • 黄埔军校时期,某日,蒋大校长清晨到操场集合全校师生训话,见一个军官迟到,边扣散开的军衣边往队里插,不禁火冒三丈,当即喝令这名军官出列,罚跪示众,以儆效尤。不知是因为疏忽,还是有意要给部下一点颜色看看,校长训完话后便扬长而去,忘记了直挺挺跪在操场上的那名军官。次日早操时,校长又来到操场,抬眼看见一个人僵硬地跪在操场上,头上、背上已蒙上一层白霜。最初校长还挺纳闷,不知这个人跪在那里干什么。询问之后,才知这就是昨天被自己罚跪的军官时,当即心下感动,扶着他起来就往校长室里走,还下令该军官「由中尉升为中校」。这就是著名的「一跪跳三级」的故事。而这位因祸得福的军官就是后来位居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国防部长等职的顾祝同。
  • 顾祝同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时,部队曾驻扎在皖南山区的屯溪。战区副司令官上官云相为了改善部队的艰苦生活,特地从苏州请来一位京剧名伶史文卿为国军干部战士和当地群众进行文艺演出。 史文卿才貌双全,演技出众,故而为顾司令长官所倾慕。为了把史文卿弄到手,顾长官以战区司令长官之名义下令:「在国难当头的艰苦时期,一切都要为了抗战,军人不可以再沉迷于戏台,玩物丧志。如果再发现有人看戏,军法处置。」要求今后所有演出一律停止。因被禁戏,史文卿无处可去,只好跑到顾司令长官那里做「抗战夫人」去了。 顾祝同去台湾后,渐渐失去实权。不甘寂寞的顾老继续为党国发挥余热,大力提倡尊孔读经,提高道德修养。然而年轻时干过很多风流勾当,因此那些知他底细的人都在暗笑:「顾墨三年轻时花天酒地,死到临头了又变成了一个道学先生了。」
  • 1930年中原大战,少帅张学良见大局已明,遂引军入关,占领北平,成为压垮冯阎联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时楚溪春为阎锡山任命的北平警备司令,而张学良东北军的入关先锋则是董英斌,两人是保定同期同学,加之又曾共事,故而交情深厚。董引兵至丰台火车站,给楚打电话,楚说:「老同学,你来得很好,我是奉令撤退,咱哥儿俩也不用打了,请你进城,我就交防。」而后两人同赴酒馆吃喝,大醉而归。次日,楚带晋绥军撤出北平,北平和平「解放」。
  • 中原大战以后,蒋校长为了显示宽宏大度,于是成立专门的办公室,下令凡是参加反蒋活动的黄埔学生只要来悔过自新,一律既往不咎,还安排相应工作。陆续悔过的有参加共产党的,有参加改组派的,还有参加扩大会议的,都安排了相当的职务。事后才发现,其中还有十来个同学其实什么反蒋活动都没参加的,只是失业在家,借这个机会冒充改组派来混口饭吃的…… 来悔过的同学,蒋校长大多和颜以待,也不多追问过去。唯对杜从戎,老蒋恨之入骨,见面即破口大骂。为显示对其特别憎恨,凡是悔过同学的请求书上有杜从戎者,一律批示「除杜从戎外,其余照准」。广大同学掌握此诀窍后,纷纷在请求书中将杜从戎列在其中,所请求的内容无有不准。
  • 陈诚奉命赴日考察,某日,一日本军官问之曰:「你那么年轻就当了将军,是不是你们中国的将军都很好当?」陈反问:「你们的天皇也很年轻,是不是你们的天皇也很好当?」日人大怒,责其竟敢捉弄天皇,遂上告外交部,引来一场外交纠纷。
  • 桂系胡、陶统治武汉时,杀人如麻。一天,军法处长拿着一张军法处的签呈向陶钧请示,这张签呈开了一批所谓「犯人」名单,案情轻重不等,拟定的处理办法也不同,有的交保,有的可以定案,有的还待继续侦查。陶接过手,一言不发,信笔一圈,批上「一律枪决,以免麻烦」八个字。圆圈画大了,写签呈的军法官的姓名也圈在内,处长用手一指说「这是法官」。陶这时才意识到圈圈没有准,一面改画,一面说「法官不杀」。
  • 1935年冯到南京任副委员长,住在蒋的别墅里,过几天韩派人来接冯说:韩主席说了,这里是人家的房子,韩主席在南京的公馆修好了,那是咱们自己房子,他让我们接您去住!
  • 1932年陈济棠派兵进剿海南红军,领兵的是其警卫旅旅长陈汉光。兵至黎区,利用黎族赶墟,召黎族头人议事,待人到齐,以飞机向墟集投弹,然后向天下跪曰:「这是天神对你们的惩罚,你们过去依附红军,天神一定要处罚你们,只要你们改过自新,天神就原谅你们了。」 空军过后,早伏于四周的国军,又大放迫击炮和机枪,陈旅长又跪曰:「这是天兵,是惩罚红军的,今后你们要是再收容红军,天神天兵就会收拾你们。」 这还不算,事后陈旅长还把自个儿的玉照发给黎民,称为「安家照片」,放于家中,可驱灾避邪,红军不侵。
  • 杨森在川,因兴西学,用海归,一时浪得虚名。川中舆论,多有献媚,云其英雄盖世,所做所为,皆是为国为民,实乃侠之大者。然而杨将军学西方,独一夫一妻制不学。因其「大侠」声名,迷倒大把才女,一求爱信有曰:「愿为英雄妾,不作庸人妻。」此信令川中强抢民女的那些军阀们欷歔不已,而杨将军之「威名」更是赫赫,以至其驻跸泸州之时,还纳有尼姑夫人一人。为享齐人之福,杨森还于家乡广安修建涵虚山庄,按宠幸程度,为各妻妾建有风格迥异的房舍。且重金自渝礼聘一姜姓音乐教师,教妻妾唱歌。每当茶余饭后,姜老师奏起钢琴,众妻妾唱起「英雄爱美人,美人爱英雄」等靡靡之音,杨森于侧欣赏,如脱俗世,于家尽享齐人之福。杨森杨大侠深记其侠名,故教众女戏水,令各房姨太太下河游泳,顿时,在江城引发轰动效应。万人空巷,争先恐后,拥到长江边看「女人洗澡」,大侠「与民同乐」之愿遂成。
  • 民国二年(1913),川中一偏师部队因粮饷难以为继,遂起倒斗之心。时大邑县东门外有「子龙庙」,庙前立「汉顺平侯墓碑」,赵云墓即在庙内。墓道有石人石马,石门上苔藓丛生。该营打开石门入内倒斗,只见有铁套棺悬于岩壁上,地室内有兵器架、万年灯缸等,一无贵重明器。后每年春二三月,子龙庙要大摆筵宴,唱戏一月。这笔巨大开支,全由刘文辉之兄刘文彩主持的刘家祠堂支付。刘家为何这样慷慨?他们认为赵云是刘备的大将,长坂坡保阿斗,对刘备有传宗接代延续天下之功。而今刘家后代,出了「军长」、「川中王」,饮水思源,故对子龙将军酬德报功,倒斗部队遂不复有。
  • 五四运动中,曹汝霖被称为国贼,住宅被「爱国青年」北大学生梅思平放火焚烧。日本人占领北平时期,想让曹汝霖出来当汉奸,曹拒绝。日本人训斥他:你不帮皇军,是何居心?这时烧曹宅的爱国志士梅思平跑来,出任了汉奸政府的组织部长,内政部长等职务。抗战胜利后,梅思平以汉奸罪被处决。
  • 整编七十四师第五十八旅旅长卢醒是师长张灵甫的亲信之一,其在结婚的时候,因为钱不够用,此公居然将张灵甫保管在他手上的全部积蓄二十五两黄金给挪用了。要知道张灵甫也是个不会过日子的主儿,拿的薪水几乎不够花销。他结婚没几天,刚刚升任整编七十四师师长的张灵甫也要结婚了,可是当张灵甫准备娶妻子王玉龄过门,急需花钱办酒席的时候,这位卢醒卢大旅长却急急忙忙跑过来,「啪」地一个敬礼:「报告钧座,前一阵子娶媳妇,卑职的钱不够,就把你的钱给花了。」
  • 中国红十字会还是干过很多好事的哦!设立了很多的医院,宁波时疫医院、仁济医院、救助伤病者无数。又设立上海虹口平民时疫医院,穷人和重病住院,医治手术医药住院费用一概全免!他们还投身教育,创办很多学校,向学校捐款…….哦!对不起!这说的是1931年,当时红十字会副会长,叫杜月笙。
  • 民国滥情的文人,郭沫若可谓其中之一了。所以张琼华在这些原配太太里,算是最不幸的了。娶了张琼华第5天,他就离她而去。这一别就是67年。张琼华在这67年里,等待着,盼望着他能回来。郭沫若却在日本娶妻生子。那个女子叫安娜,郭沫若爱慕过她,为她写过最美的诗行,可是郭沫若在回国后,还是抛弃了安娜。张琼华再次见到郭沫若时,等来的是郭沫若与他的第三任太太。她什么也没有说,还把与郭沫若结婚时的房子让出来,给他们住。郭沫若对张琼华这些年的回报是,写给她两首短诗,并对她说,日子过不下时,可以用来换钱。就是这样的话,就让张琼华受宠若惊,觉得这辈子都没有白活。
  • 辜鸿铭曾对罗家伦说:「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之后,到现在还是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