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

  试题:

  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

  答案:

  川剧

  解析:

  川剧绝活:变脸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应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务必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能够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扯脸”有必须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此刻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相关阅读】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它是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变脸的方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

  川剧“变脸”绝技源自传统戏《归正楼》,表现义盗贝戎劫富济贫,遭到官兵追捕,以变脸巧妙脱身。最初,演员脸罩用纸壳面具,之后改用草纸绘制脸谱,依次粘贴脸上,临场以烟火炭火渣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脸谱一般为3张,故称“三变化身”,有的竟多至9张。四川著名川剧艺术家文武小生康子林(1870-1930)他就擅演此剧,但他并非创始人,相传他曾用粘性黄土塑出自己的头型,研究脸谱的制作工艺和材料。每逢躬践排场,先在家里将一种带有韧性的夹皮纸剪成三张大小不同的脸形,分别彩绘以后,即将湿润未干的脸谱夹入线装书里,带到后场贴脸演出。不用烟火,不假道具,变化神速干净,倾倒全场,誉为一绝。当时戏院门口每次挂牌,票价居然高达一块五角钱。注意:当时,大米一块钱一斗(折合30斤),猪肉两毛钱一斤。票价虽属昂贵,观众却趋之若鹜,场内人山人海。也就是当今看到最多穿披风变脸的就是义盗贝戎风格。

  其二就是川剧《白蛇传》中,扮演法海的神器紫金饶钵(穿黄马甲变的),水漫金山收妖的一个小片段。

  至于最高境界嘛:呵呵,那就务必要根深蒂固的川剧功底,精通手眼身法步五大基本技法外加一个快技法,还要将脸谱人物的内心用技法演示出来。目前能把川剧变脸演示的出神入化并且未脱离传统川剧元素的川剧变脸艺术家有:王道正,毛庭齐,王道正得意弟子余丹,刘世虎,何洪庆,还有国家空政文工团一级演员也就是歌曲《变脸》原唱:陈小涛等。注意:按严格的来说,某天王级明星的变脸老师不在此列,所以那里面就没提名。

  川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在四川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构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解放后才改称“川剧”。

  川剧变脸的技艺构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方便救人,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延续下来。这是川剧的一种特有技法,只传给川剧传人,不外传。

  变脸分析

  1、川剧表演都戴帽子,肯定与帽子有关。

  2、是由一种薄模制成,上面根据化学反应图画的各种脸谱,表演时将化学药粉撒在薄模上,依次变换。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应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於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务必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能够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扯脸”有必须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乾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此刻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变脸历史

  变脸之于川剧,有如喷火之于秦腔,皆属招牌路数、看家绝技!

  说起变脸,有必要先到川剧那里去溯一溯源头。话说清乾隆、嘉庆年间,每至逢年过节之际,在四川乡镇村落码头处林立的庙堂都会搭起戏台以作庆典,久而久之,川剧就在街头巷尾之中渐成气候。清代“两湖填四川”,为蜀地的文化带来了诸多新元素,昆、高、胡、弹、灯,诸腔戏班汇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净、末、丑同亮相于茶馆的小戏台之上,日久逐渐构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才改称“川剧”。

  相较于川剧艺术本身的渊源和博大,变脸的技艺成形则还要归属于二十世纪。在这期间,变脸在戏班的对台戏中不断摸索、演变、精化,渐渐成为川剧的一大特色。川剧的杯具极有特色,喜剧独树一帜,凡是情感波折、内心激变之处,变脸皆有用武之地,它以其怪诞狰狞的面相变化表现出人物内心不可名状之律动,作为一种对人物内心十分独特的表现手法,无疑大大增加了川剧本身的表现力,每及名角表演变脸,就常常酿成爆棚之患。可见,老百姓对这种极端好看的耍活儿是打心眼里认可的。

  变脸手法

  变脸,用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绪、心理状态的突然变化——或惊恐,或绝望,或愤怒,或阴险,或变态等等,到达“相随心变”艺术效果。变脸,用于神仙、鬼怪,显示其摇身变化的道法魔力;侠客、盗匪运用变脸,一是“蒙面”——掩其“庐山真面目”,二是“换貌”——可谓做“移容”术。变脸,可使剧情推进,使异峰突起;可使剧中人物的演化和易于展示,确是一项特殊的技巧和表现手段。

  变脸,在全国300余个戏曲剧种中有不少的兄弟剧种有此绝活,只但是变脸的种类有多寡之别,变脸的方法有差异之分。亦不讳言,川剧的变脸最为著名,饮誉中外。

  变脸,早在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只是那时变脸的方法极简,“变”法单一,技巧性也不很强。

  川剧变脸的种类颇多,方法也不少。概括起来有拭、揉、抹、吹、画、戴、憋、扯八种。以“拭”而言,就有单手拭,双手拭;单手独指,两指、三指拭等。

  川剧变脸的可贵之处,不仅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特技,而且体现了川剧传统的导演艺术。还能够断言:川剧传统的导演艺术继承、发展了“变脸”,将这一特技用于传统的导演手法之中。

  那里,以川剧八种变脸的种类,略举一二例,便可知其传统导演手法对“变脸”运用的匠心。

  拭,即“拭暴眼”。《肖方杀船》的水贼肖方,闻船到无情渡,杀夫夺妻的阴谋即成。大叫一声:“金大用!”身若风车旋转一圈,两眼横划了一条黑杠(名曰“棒槌”);“你不得活!”继丢帽、飞衫、执刀……直冲后舱。肖方意欲何为“拭暴眼”起的系列表现,观众已看得清清楚楚了。

  《红梅记·放裴》的裴生,闻贾似道派遣的刺客将至,不禁大惊失色——仍以“拭暴眼”一扩大、加浓两跟眼圈,表示出人物的惊骇状态。

  揉,揉脸——凭借主角面部原有的浓眉、黑眼、粉底、油脸,以手揉散。

  “立刻创业王”赵匡胤命欧阳方挂帅、呼延凤廷为将,御驾亲征河东白龙(《下河东》)。丞相欧阳方密通白龙,欲实现谋篡之举。借故当君面立斩凤廷,又妄想即弑赵起事。因赵匡胤英武过人,叛臣欧阳方反被匡胤拳击伏地。此时,飞扬跋扈的欧阳方从地上挣扎爬起,脸呈死灰颜色,一扫刚才穷凶极恶之象,夹起尾巴逃离了御营——以“揉”之法,惩处了这位手握兵权的大奸相曹操从国舅伏完府搜出伏皇后命国舅联合外臣诛曹的“血诏”,于是乎杀气腾腾地率众进宫问罪。操在汉献帝面前乱捧打死伏皇后,鸩杀二皇子。曹妃以言探父:是否有谋朝篡位之心置女儿何处操因时机尚不成熟,假以盟誓释曹妃之疑——他撩袍下跪誓罢,叩头而起——只见他眉眼模糊、双目无光、白脸的曹操变成瓦灰。“揉脸”,“亮”出了这位赌“冤枉咒”的奸雄的心中之“鬼”。

  抹,白氏、青儿主仆为寻许仙激战金山,败走断桥。许仙奉法海命赴断桥与妻白氏一会,性如烈火的小青(川剧以男演员饰)闻许呼唤之声,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大声叫道:“……等着,奴婢接你来了!”双足一跳,旋即转身——俊扮的面子L,顿时变成红B青儿追上许仙,抓住许,谁知他“金蝉脱壳”逃遁,青怒视许的(注:褴衫,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常写作“蓝衫”,误也。)褴衫,气得二目圆睁,随即扬手飞褶……脸由红变黑;白氏慌忙赶至,护住许仙,斥退小青。怒不可遏的青儿去而复返,但被主人阻拦,青愈加愤慨——黑脸聚变金色。青儿“三追三赶”许仙,三次以“抹”变脸,既表现青儿“男性”的特征,突出了青儿刚猛的性格,又使独具一格的川剧《断桥》添浓了“麻辣烫”的风格。

  吹,《青州坟》(又名《李存孝显魂》):三月清明,晋王李克用为义子十三太保李存孝扫墓。水寇王彦章获悉,兵围青州坟,追杀李克用。存孝率阴兵救驾——以靠甲武生俊扮应工的十三太保,见生前的手下败将彦章悖誓反唐,欲伤义父,摇身一转,头部一摆,霎时满面金色,印堂呈显赤色“冲天红”,吓得彦章魂散魄飞。饰存孝的演员用嘴“吹”变其貌,增强了舞台的戏剧气氛,显示了李存孝的英武神威。全金扑面,仍留原有的“冲天红”,也展现演员“吹”技之高超。

  画,乃画变。演员以笔和颜料为变脸的工具。

  南北朝(宋),废帝刘子业昏庸无道,屈杀功臣,****宫闱,败坏伦常。其舅戴法兴冒死进谏被斩于午门,其弟湘东王刘子荣金殿面斥子业也险遭杀戮……由此,暴发了一场宫廷政变,湘东王率众于竹林堂废子业。

  当众人高呼“打扫金殿,湘东王登基”时,以武生俊扮应工的刘子荣,洋洋得意地雀跃转身——洁白的脸上,添了一块粉色的“豆腐干”,随之伴以“嘻嘻”的尖笑和滑稽的表演。打倒了一个“花鼻梁”的皇帝,又来一个“鼻梁花”的新君,台上的剧中人和台下的观戏人自然为这位“登基者”作出恰如其份的评判:“又是一个昏君!”这就是川剧《竹林堂》传统导演手法的结尾处理。其例一也。

  《封神演义》故事剧——广成子《三进碧游宫》,用翻天印将通天教主的徒儿连续三次打变出兽类原形,教主三次闻报,怒形于色——以花脸应工、俊扮的通天教主,每闻凶讯即变脸一次,这种(除第一次)面上套画脸谱的画变,以四句弹腔[二流)的时限,要求演员勾脸迅速,构图简明,笔锋粗壮,色彩比较强烈,极考饰者功力。观众从中既得到了艺术享受,又能形象地看到通天教主胸中怒火的逐步升级,亦为通天教主铸成大错作了很好的铺垫。其例二也。

  憋,兵部尚书的公子李彦贵家遭突变,其父下狱,全家查抄,彦贵将母与嫂寄宿古庙;彦贵向礼部尚书黄璋(未婚妻之父)求助,又受黄悔婚之辱;万般无奈,以卖水营生……平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宦门子弟,哪里下过苦力当他用尽吃奶的全身力气,勉强将一扫k盛水数十斤的水桶担起时,温文尔雅、清秀俊俏的白面书生成了“红脸关公”——导演调动“憋”气的变脸手段,将《卖水记·秀才卖水》中的一个微末细节处理得维妙维肖。无须再用叫“苦”之类的台词,也反映出这位落难秀才的惨状。

  戴,《活捉王槐》:书生王槐始乱终弃,致使二少女羞愤自缢。一夜,二女鬼至书斋向王槐索命。授槐功课的二位老师至王书房,见王不省人事,唤醒叩问;昏迷中的王槐见二师至,声变态异——说话嗲声嗲声,形态扭扭捏捏,粉面郎君变成了红粉佳人——他“戴”上了一张薄薄的柳眉、杏眼、樱桃口的女人面具——“戴”变使文生饰演的王槐的女声唱腔,旦角指爪尤趋向合剧情、符人物的程度,也使王槐这个主角的自我“坦白”更为可信。设想,若非以王槐“戴”女面自言自语地陈述往事,二老师怎能笔录下他亲自“招供’:的负义行为的“口供”。其艺术感染力也随之大大减弱,惩罚这个负心人的作用也不会如此的强烈。

  扯,扯脸是变脸中技术性最强,难度极大的一种方法。

  洞庭英雄贝戎,行侠仗义,打富济贫。劫皇纲官银激怒官府,画影捉拿,贝戎施“移容”术变换面貌,方化险为夷——全部《归正楼》中有关贝戎的部份情节。导演抓住官府画影缉捕义盗的这一细节,运用“移容”,令贝戎从官差的鼻子下溜掉。“变脸”,为饰贝戎的演员有技可施,也为观众带给了欣赏这一特技的机会。旧时,戏班每逢“三伏”、“三九”的营业淡季,只要挂出《归正楼》接演《九变化》便可座无虚席,由此可知这一“变脸”特技的艺术吸引力,也因那时仅仅在此戏中才有“扯”脸的变脸能够观赏。

  贝戎这一人物在《归正楼》里本不算什么主要主角,由于使用“扯”变,人物的“座次”上升,在剧目的正名后又产生了《九变化》的副名。

  川剧的导演前辈,不单是为贝戎这个人物设计了“扯”变就到此却步,而是在“九次”变脸中的一些地方还作了细致的具体处理:

  激越的“堆山锣鼓”打出雄壮魁武的贝戎——他面呈五彩,圆眼大口,红眉赤髯——“大花脸”脸谱;以武生扮演的贝戎用的却是“掌盘式口”、“虎爪”手姿、熊势步伐——川剧“花脸”行的“登打”;紧接“扯”下“五彩”面具,现出满额皱纹、白眉银须的老叟象——击乐配合演员躬背弯腰、老态龙钟的缓慢形体动作,由猛敲转为慢打的[半登鼓)。继后是逐一“扯”脸,锣鼓也随之变换。当“贝戎”的面部出现“小丑”的脸谱时,打击乐即更改为以小锣、镲子为主的“小打”,演员也短脚缩手、运用起“矮子身法”……“贝戎”一次一次地更换面貌的表演,总不离窥前顾后、环视左右的探试资料。当他确信,后无追兵赶宋,前无官差阻截时,才露出自己的本象,潇洒地迈步行去。

  《九变化》中“扯”脸之法,建国后借用于《水涌金山寺》的钵童,受到国内外行家和观众的好评。由于“扯”脸的材料优胜旧时,变法亦随之较从前多样、巧妙。遣憾的是,学会“扯”脸的多,研究先辈运用此技的道理者少,故泛泛而用,用得不合戏情、人物,让这一变法特技丧失了一些吸引观众的魅力。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能够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扯脸”有必须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务必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总结精选(1):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质量超过太阳系中其他八颗行星质量的总和。与其他巨行星一样,木星没有固态的表面,而是覆盖着966公里厚的云层。透过望远镜观测,这些云层就象是木星上的一条条绚丽的彩带。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气态行星。最外层是一层主要由分子氢构成的浓厚大气。随着深度的增加,氢逐渐转变为液态。在离木星大气云顶一万公里处,液态氢在100万巴的高压和6000K的高温下成为液态金属氢。

  总结精选(2):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7.89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16倍。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木星位列第五。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自转一周只需要9小时50分30秒,所以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扁,赤道鼓的三轴不等椭球体,扁平显著。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在有的时候,木星会比火星稍暗,但有时却要比金星还要亮),因为木星体积巨大,反射太阳光的潜力也强。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其中氢元素含量是84%,氦元素含量是14%,其他仅为2%,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木星表面有一个大红斑,位于木星赤道南部。从东到西最长时有48000千米,最小时也有20000多千米;从北到南最长有14000千米,最短时也有11000千米,面积大约453250000平方千米,能容纳三个地球。

  对于它是什么目前仍有争论,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旋风,这个大红斑是1665年由法国后裔的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每6个地球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常卷起高达8千米的云塔。它时常改变颜色和形状,但却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

  总结精选(3):

  太阳系行星质量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行星的质量是评定是否是八大行星的条件之一。下面我们透过这八大行星的重量及平均密度从大到小做一个排序,比较出太阳系质量最大的行星。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具体状况如下:

  1、木星(质量1.90×1027千克、平均密度1.326g/cm3)

  2、土星(质量(地球质量=1):95.18、平均密度0.70g/cm3)

  3、海王星(质量1.0247e26千克、平均密度1.66g/cm3)

  4、天王星(质量8.6810±13×1025kg、平均密度1.318cm3)

  5、地球(质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3)

  6、金星(质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5.241.318cm3)

  7、火星(质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3)

  8、水星(质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42794g/cm3)

  但是科学家们的严谨态度,也木星的地位也遭到质疑,在最近几年科学家认为太阳系边缘可能存在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质量为木星4倍,这颗星叫幸神星(Tyche),因为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这颗行星过去一向不为人们所注意。如果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AstronomicalUnion)最终承认提喀的存在,那么木星作为太阳系最大行星的地位将被代替。但是这个假设在最近被否定,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透过计算机模拟认为,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讲太阳系不可能一开始就只有四颗巨行星。在他的计算成果中,如果太阳系一开始就只有四颗巨行星,那只有2.5%的可能性会衍生出这天太阳系的星球数量和运行轨道。然而,有十倍的可能性是,以前存在第五颗巨行星,这也是太阳系现状维持的最好解释。

  太阳系体积最大的行星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是什么

  下面是以地球体积为1作比例,比较出八大行星体积排列顺序的大小关系,如下面数据所示:ufo-1/article/201509/384.html1442333234

  木星(71400),土星(60000),海王星(49400),天王星(25900),地球(6356-6378),金星(6073),火星(3332),水星(2439),冥王星(1200)

  由此能够看出,这个第一非木星莫属。

  体积:(以地球为1,体积1.0832073×1012km3)

  太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1300000:1317:745:65:57:1:0.86:0.15:0.056。

  由此也能够看出木星是八大行星体积最大的,土星次之。

  太阳系中最大的小行星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是什么

  据报道,2005年5月15日:塞德娜是我们太阳系中已知小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其直径约为1600千米,其轨道呈椭圆形,并且距太阳的最近距离为80天文单位,最大距离为500天文单位,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1万年。

  塞德娜在其参数特性上与众多小行星不同,其中包括它具有相当不寻常的表面颜色——红色。最近天文学家借助于Gemini红外线望远镜对塞德娜表面进行了光谱研究,天文学家暂时还不敢肯定,在塞德娜表面真的既没有水冰,也没有甲烷冰,或许存在水冰和甲烷冰,但数量不多,这证明还需要利用更强大的望远镜作进一步研究。

  木星成为太阳系最大行星原因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是什么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质量超过太阳系中其他八颗行星质量的总和。与其他巨行星一样,木星没有固态的表面,而是覆盖着966公里厚的云层。透过望远镜观测,这些云层就象是木星上的一条条绚丽的彩带。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气态行星。最外层是一层主要由分子氢构成的浓厚大气。随着深度的增加,氢逐渐转变为液态。在离木星大气云顶一万公里处,液态氢在100万巴的高压和6000K的高温下成为液态金属氢。

  木星的中央是一个由硅酸盐岩石和铁组成的核,核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0倍。

  由于木星快速的自转,它有一个复杂多变的天气系统,木星云层的图案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在木星表面能够看到大大小小的风暴,其中最著名的风暴是“大红斑”。这是一个朝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古老风暴,已经在木星大气层中存在了几百年。大红斑有三个地球那么大,其外围的云系每四到六天即运动一周,风暴中央的云系运动速度稍慢且方向不定。由于木星的大气运动剧烈,致使木星上也有与地球上类似的高空闪电。

  木星的两极有极光,这似乎是从木卫一上火山喷发出的物质沿着木星的引力线进入木星大气而构成的。木星有光环。光环系统是太阳系巨行星的一个共同特征,主要由小石块和雪团等物质组成。木星的光环很难观测到,它没有土星那么显著壮观,但也能够分成四圈。木星环约有6500公里宽,但厚度不到10公里。

  木星在太阳系各项指标都是最佳的,捧得了大满贯。但是说到美丽程度远不及土星,是怎样样的宇宙环境造就和土星令人赞不绝口的土星环,关于天体信息,外星探索网为你带给。

  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础可能只在40亿帕压强下才存在,木星内部就是这种环境(土星也是)。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但是温度低多了)。在木星内部的温度压强下,氢气是液态的,而非气态,这使它成为了木星磁场的电子指挥者与根源,木星的磁场强度大约10高斯,比地球大10倍。同样在这一层也可能内含一些氦和微量的冰。木星还是天空中已知的最强的射电源之一。

  最外层主要由普通的氢气与氦气分子组成,它们在内部是液体,而在较外部则气体化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这深邃的一层的较高处。水、二氧化碳、甲烷及其他一些简单气体分子在此处也有一点儿。

  云层的三个明显分层中被认为存在着氨冰,铵水硫化物和冰水混合物。然而,来自伽利略号的证明的初步结果证明云层中这些物质极其稀少(一个仪器看来已检测了最外层,另一个同时可能已检测了第二外层)。但这次证明的地表位置十分不同寻常--基于地球的望远镜观察及更多的来自伽利略号轨道飞船的观察提示这次证明所选的区域很可能是那时候木星表面最温暖又是云层最少的地区。

  来自伽利略号的大气层数据同样证明那里的水比预计的少得多,原先预计木星大气所包含的氧是目前太阳的两倍(算上充足的氢来生成水),但目前实际集中的比太阳要少。另外一个惊人的消息是大气外层的高温和它的密度。

  总结精选(4):

  木星是太阳系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亦为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但为太阳系中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木星在古代便已为天文学家所知,并出此刻许多文化的神话与宗教信仰中。古罗马人以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朱比特(Jupiter)为它命名。古代中国则称木星为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从地球观察时,木星可达视星等-2.94,是平均而言夜空中第三亮的天体,仅次月亮和金星。2012年02月23日,科学家称发现木星2颗新卫星累计卫星达66颗,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木星是一个巨大的液态行星,最外层是木星的大气。随着深度的增加,氢逐渐过渡为液态。在离木星大气云顶一万千米处,液态氢在高压和高温下成为液态金属氢。据推测,木星的中心是一个含硅酸盐和铁等物质组成的核区,核区的质量约是地球质量的10倍。核区物质在极高的温度和极高的压力之下,物态难以预测,不太可能为固态。核区边缘与外围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物质组成与密度呈连续性过渡。

  总结精选(5):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极其巨大的质量,是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还多,是地球的317.89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16倍。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木星位列第五。同时,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自转一周只需要9小时50分30秒,所以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扁,赤道鼓的三轴不等椭球体,扁平显著。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星星,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在有的时候,木星会比火星稍暗,但有时却要比金星还要亮),因为木星体积巨大,反射太阳光的潜力也强。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其中氢元素含量是84%,氦元素含量是14%,其他仅为2%,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

  木星表面有一个大红斑,位于木星赤道南部。从东到西最长时有48000千米,最小时也有20000多千米;从北到南最长有14000千米,最短时也有11000千米,面积大约453250000平方千米,能容纳三个地球。对于它是什么目前仍有争论,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永不停息的旋风,这个大红斑是1665年由法国后裔的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每6个地球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经常卷起高达8千米的云塔。它时常改变颜色和形状,但却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

  班得瑞的同名纯音乐,出自专辑《Rhineriver》(莱茵河波影)。

  2017年6月,据科学家们估计,木星的硬核是从太阳系开始构成过了100万年后构成的。之后,硬核又吸引成为木星气体外壳的物质。科学就估计木星是太阳系最古老的一颗行星。

  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它们的气态物质密度只是由深度的变大而不断加大(我们从它们表面相当于1个大气压处开始算它们的半径和直径)。我们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气中云层的顶端,压强比1个大气压略高。

  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木星的大气层很浓厚,厚度达3000千米,在大气层之下有一层厚达27000公里的液态氢层,再下面是金属氢,这与构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土星有一个类似的组成,也是一层浓密的大气层,大气层下有一层厚达26000公里的液态氢层,再下面也是金属氢。但天王星与海王星的组成中,氢和氦的量就少一些了。

  我们得到的有关木星内部结构的资料(及其他气态行星)来源很不直接,并有了很长时间的停滞。(来自伽利略号的木星大气数据只探测到了云层下150千米处)

  木星和其他气态行星表面有高速飓风,风速达每小时400千米,并被限制在狭小的纬度范围内,在接近纬度的风吹的方向又与其相反。这些带中轻微的化学成分与温度变化造成了多彩的地表带,支配着行星的外貌。光亮的表面带被称作区(zones),暗的叫作带(belts)。这些木星上的带子很早就被人们明白了,但带子边界地带的漩涡则由旅行者号飞船第一次发现。伽利略号飞船发回的数据证明表面风速比预料的快得多(大于400英里每小时),并延伸到根所能观察到的一样深的地方,大约向内延伸有数千千米。木星的大气层也被发现相当紊乱,这证明由于它内部的热量使得飓风在大部分急速运动,不像地球只从太阳处获取热量。

  木星表面云层的多彩可能是由大气中化学成分的微妙差异及其作用造成的,可能其中混入了硫的混合物,造就了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但是其详情仍无法知晓。

  色彩的变化与云层的高度有关:最低处为蓝色,跟着是棕色与白色,最高处为红色。我们透过高处云层的洞才能看到低处的云层。

  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早在300年前就被地球上的观察所知晓(这个发现常归功于卡西尼,或是17世纪的RobertHooke)。大红斑是个长25000千米,跨度12000千米的椭圆,足以容纳两个地球。其他较小一些的斑点也已被看到了数十年了。红外线的观察加上对它自转趋势的推导显示大红斑是一个高压区,那里的云层顶端比周围地区个性高,也个性冷。类似的状况在土星和海王星上也有。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这类结构能持续那么长的一段时间。


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

  试题:

  在我国古代,“大夫”指的是()。

  A.官职

  B.教师

  C.医生

  D.丈夫

  答案:A

  解析:

  大(dà)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相关阅读】

  大夫一称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有(《礼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后周成王制周礼,亦设有公、卿、大夫、士等官。到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士大夫”。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战国典籍中表示等级序列仍用“大夫士”。《荀子·礼论》载:“大夫士有常宗。”《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后颠倒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大夫士强调的是等级;士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分而言之,无论在春秋以前或战国,大夫都指有必须官职和爵位的人,社会地位比士高。为什么从战国开始,士常常冠在大夫之前呢这是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大显身手的结果。一些出身士的人,靠着自己的才能,平步青云,出现了一批布衣卿相。另一方面,战国时期的大夫与春秋时期也不大一样。春秋时期的大夫,大部分是靠宗亲分封而来的,并且是世袭的。战国时期的大夫正演变为官僚体系中的一个职位和爵位,大夫中多数不再是靠宗亲分封,一般的也不再世袭,它们中的多数是由士升上来的。"士大夫"是上述状况在观念上的反映。从时代看,这一概念在战国中叶以后才流行开来

  。

  从内涵上考察,士大夫主要包含如下两方面资料:

  其一,指居官与有职位的人。《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用现代话说,士大夫是职能官。《墨子·三辩》批评“士大夫倦于听治”。那里泛指一切官吏。《战国策·秦策二》载:“诸士大夫皆贺。”那里的士大夫指楚朝廷之臣与王之左右。《荀子·王霸》云:“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那里的士大夫指一切居官在职之人。

  《君道》又讲:“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行其所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之也。”士大夫指诸侯以下的官吏。文官称士大夫,武官也称士大夫,《荀子·议兵》载:“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吴子·励士》:“于是(魏)武侯设座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

  官职含义

  战国时期的“大夫”具有多种含义。

  首先谈大夫与爵位的关系。战国时期的大夫是不是一个特定爵位呢从一些材料看,这一点是无疑的,且看如下一些记载:

  “庶人不得一次(恣)已而为正,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已而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而为正,有诸侯正之……”那里描述的庶人—士—大夫—诸侯序列,既可视为行政体系,又可视为等级系列。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这些制度未必指战国,但证明大夫仍是一个特定的等级。

  《管子·立政》载:“……将军大夫不敢以庙,官吏不敢以朝,命士止于带缘。”(依许维校改)孟子是战国中期人,他葬其母与其父不一样,母以三鼎,父以五鼎,其原因是“前以士,后以大夫”。此例说明士与大夫等级分明。

  《墨子·七患》谈到灾年时提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孙诒让云:五当为三之误),大夫彻县,士不入学。”说明大夫是一个等级。

  孟子说:“无罪而杀士,则大夫能够去;无罪而戮民,则士能够徙。”荀子讲:“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民、士、大夫分为三个不同等次。

  从以上材料看,在当时人看来,大夫是一个特定的爵位。所以孟子讲:“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大夫之爵位于公卿与士之间。大夫作为爵位,是一个较宽泛的等次,其中又分不同的亚等次。大夫之中分亚等次早在春秋时已出现,到了战国,状况更加复杂,这些亚等次有如下不同的称谓:

  五大夫:在秦国,五大夫为二十等爵中的第九级。另外,魏、赵、楚也有五大夫。五大夫是大夫之中较高的爵位。《商君书·境内》载:“就为五大夫,则税邑三百家。”五大夫能够率军出征,《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四十五年,令“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范睢蔡泽列传》载:“使五大夫绾伐魏。”王陵也曾以五大夫身份率师攻赵。《战国策·魏策四》记载,魏国有五大夫:“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仁之以五大夫,使为持节尉。’”《战国策·赵策三》载,赵也有五大夫:“建信君曰:‘秦使人来仕,仆国之丞相(鲍注:使为丞相官属),爵五大夫。’”《吕氏春秋·长见》载,楚亦在五大夫,楚文王“爵之(指苋)五大夫”。《战国策·楚策一》载:“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王且与之五大夫,而令私行。”另外,《墨子·号令》也有“赐爵五大夫”之语。上大夫:又称国大夫、长大夫、列大夫。赵、魏、齐均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齐稷下先生“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上大夫”又称“列大夫”,《史记·孟荀列传》载,齐稷下先生“自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齐国印玺有“上大夫之玉

  玺”。魏亦有上大夫,《尹文子》载:“魏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之禄。”《吕氏春秋·慎小》记载吴起赏人以“长大夫”。高诱注:长大夫,上大夫也。长大夫又称国大夫,同一件事《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仕之国大夫。”

  中大夫:魏、赵、齐均有。中大夫是爵、是官,从发展看,春秋时期尚属爵,到了战国,有时为官称,有时又为爵称,须具体分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载:“故晋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荀子·大略》载:“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赵襄王赏士中章、胥己为“中大夫”。文中明确指出,“中大夫”为爵之“重列”,这些材料都说明中大夫为爵之一。《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魏有“中大夫”。《韩非子·内储说下》载,齐在春秋时有“中大夫”。《管子·山至数·轻重戊》中也有“中大夫”的记录。中大夫除作为爵称外,还演变为一种官职,关于这一点,下面再谈。

  下大夫:春秋时期有下大夫之爵。除前文引述之佐证外,《论语·乡党》载,孔子“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荀子·大略》所言的上、中、下大夫未点明时间。战国时期究竟有无下大夫之爵,未见其他材料,尚不能肯定。那里仅记之以备参考。

  上官大夫:楚设。《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姜亮夫《屈原赋校注》:“楚之上官大夫,亦大夫阶爵之别矣。”

  公大夫:魏国有。《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敬,县令也,遣市者行,而召公大夫而还之,立有间,无以诏之,卒遣市,市者以为令与公大夫有言,不相信,以至无奸。”又:“是以庞敬还公大夫。”

  大夫:大夫既是大夫层的统称,又是大夫层次中的一个等级。《韩非子·内储说上》载,吴起“乃下令大夫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仁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那里大夫比国大夫要低。

  在大夫层中,秦国的二十等爵中,大夫明显分为几个不同的亚等次。第五级称“大夫”,第六级称“官大夫”,第七级称“公大夫”,第八级称“公乘”,第九级称“五大夫”,李学勤认为这四等均可称为大夫层。

  其次谈谈大夫与官职。大夫不只表示爵位,同时又是一种官职。大夫任官有两种不同状况:一种是以大夫之爵领必须官职,如《荀子·君道》所说“大夫擅官”。《管子·五辅》讲:“大夫任官辩事,则举措时。”另一种状况,“大夫”本身又是一种官称。这种状况一般在“大夫”前要加一个定语。那里我们只谈第二种状况。综观各国,有如下一些不同的称谓。

  中大夫令、中大夫:中大夫本为爵名,同时又为官名。《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国有“中大夫令”。《正义》:“在大夫令,秦官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在大夫掌议论。”战国时的中大夫是议官,但又不限于此,中大夫亦能够为使臣。《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范睢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资治通鉴》卷五:“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又可为近臣,《韩非子·内储说下》载:“齐中大夫有夷射者,御饮于王,醉甚而出。”又能够负责财政经济方面的职责。《管子·轻重戊》载:“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即令中大夫王师将人徒载金钱之代谷之上,求狐白之皮。”

  郡大夫、守大夫:郡守。《冠子·王篇》:“十县为郡,有大夫守焉,命曰官属,郡大夫退修其属。”郡守又称“守大夫”,《管子·山至数》所载的“守大夫”即指郡守。

  监大夫:负责监察之职。《吕氏春秋·季夏纪》:“是月也,令四监大夫合百县之秋刍,以养牺牲。”

  都邑大夫:地方长官。齐国未设郡县,沿春秋之制,称为都邑大夫。《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都邑大夫又称“都大夫”。见于记载的有:城阳大夫、盖大夫、平张大夫、即墨大夫、阿大夫、临淄大夫等。

  又,封君所属掌邑之长官亦称“邑大夫”。三晋官印有“阴成君邑大夫金安”。

  第三,关于大夫的总称。“大夫”除表示必须的爵与职官之外,还常常作为一个统称,涵盖着君主以下庞杂的官僚与贵族层,如下一些言论即是明证:

  “国之大臣诸大夫。”“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千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所矜式。”“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未可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把封君应侯范雎也列入大夫之列。《吕氏春秋·自知》载:“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凡此等等,“大夫”均泛指官僚贵族层。另外,还有如下一些称谓,也是泛指。

  士大夫:这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战国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

  卿大夫:《墨子·尚同中》、《管子·轻重己》以及出土铭文中均有“卿大夫”连属之语。

  战国文字中讲等级序列的,仍用“大夫士”。“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颠倒了一下位置,但它却反映了一个重要变化:大夫士强调的是等级,士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官僚与知识分子的混合体。士之所以冠于大夫之前,是士伴随着官僚制的发展而大显身手的结果。出身士的人不必像过去那样,按照台阶一层一层向上爬,他们常常凭借才能平步青云,越级而为卿相。于是士跑到大夫的前头。从有关记载看,战国时期的士大夫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指居官位和有职位的人。《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大夫。”士大夫指职能官。《墨子·三辨》批评“士大夫倦于治”,指的也是一般官吏。《战国策·秦策二》载,楚之“诸士大夫皆贺”,那里指朝廷之臣与王之左右。《荀子·强国》记载秦国官府状况:“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泛指所有官吏。文官称士大夫,武官亦称之。《荀子·议兵》载:“士大夫死行列。”其二,指有必须地位的文人。孟尝君的门客,《史记·孟尝君列传》称为士,《战国策·诡使》载:“今士大夫不羞污泥丑辱而宦。”士大夫指的是一般文人。总之,士大夫泛指知识分子与官僚。

  子大夫:大夫之尊称,《管子·轻重甲》:“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取左右,请以平贾取之子。”

  显大夫:《云梦秦简·法律问答》:“‘可(何)谓宦者显大夫’‘宦及智知于王,及六百石吏以上,皆为显大夫。’”

  散大夫:《管子·山至数》有“散大夫”之称,马非百《管子·轻重篇新论》:“散者列也,散大夫即列大夫。”

  令大夫:《管子·轻重甲》、《轻重乙》均谈到“令大夫”。“令大夫”即“命大夫”,受王命而为大夫,在大夫中比较高级,所以《轻重乙》中的“命大夫”高于“列大夫”。

  综上所述,大夫是一个资料繁杂的概念,要根据在行文中的不同状况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