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体育游戏

  第1个游戏:木头人

  游戏目的:1、训练幼儿的灵敏性和平衡潜力;2、体验群众游戏的乐趣。

  游戏玩法:幼儿围在一齐,请出一“领导”人站于中间。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边自由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持续一个姿势不动,先动者为失败者。为提高幼儿兴趣,“领导”人可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状、“小猴”状等。其余幼儿迅速学祥并静止,学错动作或走动者为失败者。

  第2个游戏:抢小花

  目标

  1、发展快速奔跑潜力。

  2、培养谦让的品质和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

  准备

  加上配音的动感音乐磁带一盘,套圈若干(比幼儿人数少3个),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花,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圈。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做律动“小矮人”。

  2、第一遍游戏“采小花”:教师带给的小花比幼儿人数少2个,发出信号后,幼儿跑过去采小花。提问:你是怎样拿到的引导幼儿从跑得快,采得快,不和别人抢等方面来回答。请个别幼儿示范,鼓励没采到花的幼儿下次努力。

  3、第二遍游戏“种小花”:人手一朵花,前方放着套圈,圈的个数比幼儿人数少3个。游戏规则:听到信号后,跑过去将花种到圈内,一个圈里只能种一朵花。游戏后集中没有找到圈的幼儿,鼓励他们下次努力。

  4、第三遍游戏“采小花”:配班老师将花放在幼儿所站的圈外3-4米处,小花个数比幼儿人数少。游戏规则:放音乐时围着圆圈跑,音乐停立刻去采小花。提醒幼儿找离自己最近的,不和别人抢。

  5、第四遍游戏“种小花”:先听音乐围着圆圈跑,音乐停才能去种小花。

  6、结束部分:律动“你好吗”(动作设计:小鸟飞着找朋友―小鸟两两问候“你好吗”,答“我很好”―握握手,说“再见”。共做三遍)

  第3个游戏:蹲蹲孵小鸡

  游戏玩法:参加者站成一个圆圈,两手握拳伸向前方,一个幼儿自左往右挨着每一个幼儿一边指点,一边说:“蹲蹲孵小鸡,捉不牢就要飞”。“飞”字落在哪个幼儿身上,哪个幼儿就做抓小鸡的人,其余幼儿做小鸡,在规定场地内自由的飞、跑。这时抓鸡的人就能够去抓。

  游戏规则:当小鸡蹲下时,就不能抓了。抓到二、三只后,计算一下被抓的人数(小鸡数),游戏可重新开始。

  第4个游戏:躲球

  游戏规则:把皮球高高地抛上高空后让球自由下落,当皮球在地上蹦3下后,大家互相推,以让球碰到别人。连续3次被球碰到的人,就要理解另外规定的处罚。

  游戏玩法:向上抛球的人,随便喊一个游戏者的名字,其他人立刻从被喊名字的人身边逃走。被喊名字的人接到球后,立刻向大家喊“停”,让大家停止跑动。然后数“一、二、三”,向一个人跑3步后向他抛球,尽力让球碰到他。被球碰到的人拾球后再抛球,使游戏重新开始。如未碰到此人,则有抛球者再捡球,然后再抛球,游戏重新开始。

  第5个游戏:拔草

  游戏玩法:教师把“杂草”(绿、蓝、紫绉纸的小花)撒在较大面积的地上。幼儿每人拿一只小盒子,四散地“拔草”(捡绉纸花并放到小盒子里)。教师提醒幼儿找人空的地方“拔草”,不要拥挤在一齐,防止相互碰撞。地上的“草”拔完了,游戏再重新开始。

  教师边走边撒出红、绿、蓝、紫的小纸花于场地上,告诉幼儿红花是庄稼,要保护它,不能拔掉。其他颜色的小花是“杂草”。幼儿四散走或跑后蹲下“拔草”。地上“杂草”拔完后,每个幼儿数一数一共拔了多少棵“杂草”,并说说“草”的颜色。

  第6个游戏:跳房子

  游戏目的:锻炼腿部肌肉及跳跃潜力。

  游戏准备:地上画一些格子和一串珠子儿。

  游戏玩法:按格子里的数字顺序跳格子,珠子落在线上和线外就罚出场。

  第7个游戏:红格子、绿格子

  游戏准备:塑料方块垫红、绿、蓝各若干。

  游戏玩法:1.方块垫间隔并插好。2.幼儿听口令从原地跳入指定的格子,如口令—红格子,则跳入红格子;如口令—绿格子,就从原地跳入绿格子。3.两名幼儿轮流跳或喊口令,不按口令跳者为输。

  游戏提示:帮忙幼儿认识颜色,培养双脚并跳潜力。

  第8个游戏:结冰

  游戏目的:1、练习追逐跑,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2、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游戏玩法:幼儿分散在场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动作练习,并听老师数1-10,当数到10的时候老师说:“结冰”。全体幼儿就不动了。(能够两人或三人拥抱)老师说“冰化了!”幼儿散开继续自由做动作,如此重复游戏。

  游戏规则:结冰的时候要求幼儿抱在一齐不乱动,不能够随意自由走动,

  游戏推荐:根据游戏人数的多少选取场地,避免发生碰撞。

  第9个游戏:炒豆豆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相互间的合作潜力。

  游戏玩法: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还原姿势。游戏反复进行。

  儿歌:炒、炒、炒豆豆,炒好了豆豆翻跟头。

  游戏规则:当儿歌念完时,才能翻跟头

  第10游戏:定点空投利用手帕、线绳和螺丝帽做成若干只降落伞。在操场上画一条起投线,再在起投线10至15步远处画一个大圆圈,代表灾区。游戏者每人每次能够连投三至五个降落伞,谁降落在灾区的伞多为优胜。

  第11个游戏:贴烧饼

  游戏目标:1、培养幼儿的追逐潜力;2、培养幼儿的游戏兴趣。

  游戏玩法:幼儿扮演烧饼围成一个圆圈。一人做贴烧饼的人,一人去追贴烧饼的人。

  游戏规则:贴烧饼的人在被追的时候能够贴在圈上的任何烧饼,被贴的烧饼务必立刻逃跑,如果被抓到则交换主角继续游戏。此游戏能够做多层的烧饼进行。

  注意事项:注意在追逐中的安全问题。

  第12个游戏:闯沟在地上画二条相隔二米的平行线,两线之间的空地代表山沟。透过猜拳,输者居其间当狼。游戏开始,大家能够随便来回穿越山沟,狼只能在沟中追拍,一旦拍及,则互换主角。

  第13个游戏:同步卫星将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三组,每组一次出一人。预备时各站于圈内手持一只球。发令后,垂直高高抛起,赶紧按逆时针方向互换位置,并接住前边一人抛起的球。每成功一次可得一分。在规定的局数内,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抛球必须要垂直,向右左偏离大于地上圆圈半径时,算失误扣掉一分。

  第14个游戏:麻雀逗猫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一人当猫进入圆圈里,其他人都当麻雀。游戏开始,麻雀可用单、双足任意跳进跳出,向猫挑逗,猫寻找机会追拍,一旦成功即可互换主角。

  第15个游戏:托球看背两人相对而站,各手持一块拍子,拍上托住一只乒乓球。裁判员分别在其背后用粉笔写上一个字词或号码。发令后,双方用拍子托球或颠球走向前,互相争看对方后背,先看到并讲出对方字词或号码者为胜。

  第16个游戏:谁的马力足两人背向骑坐于长凳两端,在凳面的中间系一根绳子,绳头对准地上的中线。发令后,各自提臀用力拉凳,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拉过中线的人为获胜。

  注:此种游戏,也可分成数组同时进行。

  第17个游戏:小鸡吃米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当鸡舍,当小鸡的儿童站到圆圈里。另外选一人当饲养员,手拿一捧小石子(或小圆纸片,小沙包等)站于圈外。游戏开始,饲养员一边说:"小鸡吃米喽!"一边跑向远处撒米,当小鸡的就跟着去拾,看谁动作敏捷,拾起来的多为胜,并能够换当饲养员的主角。

  第18个游戏:投格球用梯子斜靠在墙上,在其三至五米外,画一条投掷线。游戏参加者依次轮流用少年球投梯格。从最低一格开始,逐格上升,每投中一次还能够连投一次,谁最先投到顶端的一格为胜。

  第19个游戏:敲队鼓预备时两人背对队鼓,手持一根鼓棒,并用布蒙住眼睛。发令后,各自朝前走三步,并在原地转三圈,然后回到击鼓,先敲响者可为本队得一分。

  两队队员依次进行下去,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第20个游戏:螃蟹追逃在一个规定的场子里,每两人结成一对,背向而站,腰部系上一根短跳绳,组成一只螃蟹。选一对为追者,其他的都为逃者。发令后,即开始追逃,追者一旦拍及逃者,即可互换主角第21个游戏:打活动靶两人坐在去掉盖的跳箱里,用木棒顶着帽子,上下活动做活靶子,让大家依次用小沙包或皮球投掷,看谁击中的次数多。

  注:游戏时可分成两队,一队投掷,另一队负责拾回投掷物,到每人手中分配的投掷物投完再换班。

  第22个游戏:小兔钻树洞每两人相对而站,双手搭起,组成一个树洞。每个洞中间都站上一个人,当住在洞里的小兔。另外,一个当追者,一个当逃者。逃者遇到危险时可跑进任何一个树洞,让洞中人跑出替换之。如果在树洞外被拍及,则互换追逃主角。

  第23个游戏:夜航场地布置如图。把游戏者等分成两队。预备时,用布蒙住各队排头的眼睛,并与随后的排二,共同扶住二根体操棒的两头,组成一艘轮船。发令后,后一人推动前一人前进,并绕过障碍。先到达终点的可为本队夺得一分。之后换下二人进行,方法同前,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第24个游戏:踢球比赛在地上并排画数个圆圈,旁边各放二至三只球,在15米处各插上相应的标竿。游戏者进入圈内,发令后迅速以滚动的方法把球逐个踢到标竿,再绕过回到,以最先完成者为优胜。

  第25个游戏:拍球过桥在地上画一条长3米宽30厘米的长方格子或用平衡木当木桥。游戏者用少年篮球从一端能顺利地运球(即拍球走)到另一端,即可得一分,谁得分最多即为优胜。

  规则:1.球出格或压线均为失误。

  2.二次运球也为失误(即中间不准接球)。

  第26个游戏:击沙包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甲队在里,乙队在外。游戏开始,乙队用一只小沙包投击甲队,每击中一人就出圈,并由乙队得一分。如果被甲队队员接住则由甲队得一分或者救回一名失误者。一旦乙队队员都失误了,就和甲队互换主角。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第27个游戏:头顶球场地布置如图所示,准备一只塑料薄膜球(或气球),每队二人。每次抛球接球能够用手,但击球过网时务必用头攻,先得六分的队为获胜。如下状况为失误,由对方得分:

  1.击球超过三次未过网。

  2.球落地、出界或钻网。

  第28个游戏:赶小羊在场上画两条间隔十五米的平行线,两平行线间摆两行木柱(每行三--五根)。将参加游戏的人等分成两队。每队再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相对站在两平行线之外。发令后,依次用脚拨滚两只实心球绕过木柱往返接力,以先完成的队为优胜。

  规则:途中碰倒木柱务必及时扶好,才能往下进行。

  第29个游戏:钻山洞场地布置如图所示,山洞由三根体操棒搭架组成。将游戏者等分成二队,发令后各队排头朝前跑出,至山洞钻过,再回到拍及排二,自己退于队尾。

  之后排二再跑出钻洞⋯⋯直至最后一人为止,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规则:在钻山洞时不慎碰倒架子要重新支好才能往下进行。

  第30个游戏:挑西瓜大家分散蹲下当西瓜,一个当选瓜人。

  游戏开始,选瓜人能够跑到任何一个人的身边,轻轻地拍头问:"西瓜熟了没有?"被拍人如果不想当追者就回答说:"没有熟。"被拍人要是愿意当追者就说:"熟了!"立刻能够站起来去追拍选瓜人。一旦拍及,选瓜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选瓜人跑累了能够蹲下当西瓜,此时追者就变成了选瓜人,游戏重新开始。

  第31个游戏:拍苍蝇在地上画一个边长为4米的方块代表房子,甲居其间手持一只拍子,乙、丙相对站于房子外面,对投三毛球。在透过房子时,甲应争取用拍子阻挡,每成功一次为消灭一只苍蝇。

  三人依次轮流拍之,每人二十次,最后以消灭苍蝇多的人为获胜。

  第32个游戏:拉砖两人相对而站,扯住一根长绳,在各自一米前画一条界线,界线中间画一个小圆圈,里面放上半块砖头。游戏开始,一人先用脚把绳踩住,另一人对准砖头甩绳套之,然后朝自己方向猛拽一下,力求使砖头拉向自己一方。

  之后轮换进行,谁先把砖头拉出自己的界线为获胜。

  规则:每次只能套拉一次。

  第33个游戏:捕鱼将参加游戏的人等分成二队,一队手拉手圈成大圆圈高举过头,当大鱼网。另一队在网外排成单行纵队当鱼儿(排头应挑选一个比较机灵的孩子来带领)。游戏开始,鱼儿能够在鱼网里外依次鱼贯地穿行。等过了一会儿,发令者突然吹哨子,当大鱼网的儿童就能够赶快蹲下表示收网。被扣在网里的就算被逮住,每活动数次即可对换主角,哪队逮住的"鱼"多就算胜了。

  第34个游戏:老鼠偷油选一个儿童当老鼠,其他儿童分散四处站立不动,当油瓶。游戏开始,老鼠能够跑到任何一个油瓶处,用手拍一下,以示偷油,被拍及的立刻就变成猫,去捉老鼠。一旦捉住,当老鼠的儿童要表演一个小节目。在追逃的过程中,老鼠,感到危险时,能够立正喊声"油瓶",他就算变成油瓶了,而猫就成了老鼠,游戏又重新开始。

  第35个游戏:搂草打兔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为草地,选二人为猎人,在圈外扯住一根长皮筋,其他人都当兔子居于圈内。游戏开始,两猎人可扯皮筋离地面20~30厘米做任意方向的来回运动(人不得入圈内)。皮筋透过草地时,当兔子的就应迅速跳过,一旦碰到即为失误,与猎人互换主角,游戏重新开始。

  注意:拉皮筋时,离地高度不得超过标准,否则算失误。

  第36个游戏:冰棍在参加游戏的人当中,选一人当追者,其他人都当逃者。游戏开始,即可进行追逃。逃者遇到危险,能够立刻原地站住,喊一声"冰棍"!即不得再追拍了。追者能够继续追拍别人。但任何一个逃者都能够去营救变成冰棍的人,仅需跑上前去拍他一下,就算化了,又可重新活动了。

  如果追者拍及逃者,则互换主角。

  规则:逃者在没站稳之前被拍及的都算失误。

  第37个游戏:民警换岗1.先将参加游戏的人,等分成两队,每队再分成甲乙两组相对站在各自的起点线上(如图)。两起点线中间再画两个圆圈代表岗亭,先站上一人值勤。

  2.发令后,各队甲组排头跑到岗亭,敬礼,握手并进入岗亭代表换岗,替换下来者跑至对面拍及本队乙组排头后,退于队尾。

  3.之后,乙组排头再仿前动作进行下去,最后,以先换完岗的一队为优胜。

  第38个游戏:夺皮球大家围成一个大圆圈坐下,对分成两队,各自依次报数并记住。在圆圈中间放一个小皮球。设裁判员一人。游戏开始,裁判员喊号,比如:"5号!"则双方的5号队员务必立即去抢皮球,大家拍手唱歌,抢到皮球的为追者,没有抢到的为逃者,开始追逃,在唱完歌之前追上逃者,追者可得一分。之后,裁判员再喊号,游戏又开始。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负队表演节目。

  第39个游戏:养鸡场场地布置如图所示,每个小格子内放一只小沙包。游戏人等分成两队,各队再等分成公鸡组和小饲养员组,分别排成单行纵队相对而站。

  发令后,公鸡组排头双手抱住曲膝的左脚跳跃前进,来到格子内把每一个小沙包都踢出格(表示吃食)。再继续跳跃来到本队的小饲养员组,拍及排头,自己退于队尾。之后,小饲养员组的排头朝前跑出,把小沙包逐格放好(表示添料),再跑至本队公鸡组,拍及排二,并退至队尾。如此往返进行,直至最后,以完成任务快的队为优胜。

  第40个游戏:赶猪场地布置如图所示。准备实心球四只,垒球棒四根。将参加游戏的人等分成四队。各队再等分成甲、乙两组,各排成单行纵队,相对而站。

  预备时各队甲组排头手持一根棒来到各自的"猪圈"。发令后,迅速将实心球击出,然后边跑边击,直至赶进本队乙组的"猪圈",再把棒传递给乙组的排头,自己退于队尾。

  之后,乙组排头再仿前动作进行,如此继续,最后以先赶完的队为优胜。

  第41个游戏:猫捉老鼠大家围成一个圆圈,选一人当猫,另一人当小老鼠,分别戴上相应的头饰。

  1.游戏开始,大家拍手唱儿歌,猫就能够追拍小老鼠。小老鼠可在圈内外逃窜(但不得远离圆圈),遇到危险时可把头饰传递给别人,由别人戴在头上代替当逃者。倘若一旦让猫拍及则互换主角。

  2.在追拍过程中,当猫的人追累了,也能够把头饰传递给他人替换主角。

  第42个游戏:地滚球在墙角前画一个边长为60~80厘米的方块,均匀地竖放九枚手榴弹,再在十步外画一条投掷线,准备垒球三只。

  游戏参加者,每人依次在线后连续滚投三球,一球击倒一枚得一分,一球击倒二枚加倍,依此推算计分。在规定的局数中,得分多的为优胜。

  规则:

  1.投击时允许助跑,但不得越线。

  2.用三球将九枚全击倒可得一百分。

  3.球撞墙回到击倒无效。

  第43个游戏:转炉炼钢将参加游戏的人,等分成两队,各队一半人手拉手围成圆阵当转炉。另一半人分别坐在中间,双臂扶好当矿石。发令后,拉成圆阵的人按逆时针方向转圈快走。过一会当裁判员说:"出钢罗!"各圈即可开一个豁口,让变成钢水的队员(即原先的矿石)飞快朝终点跑去,以先完成的一队为优胜。

  规则:1."出钢口"在什么地方打开后,就不得移动。

  2."钢水"往终点跑时要有秩序。

  第44个游戏:推球车将参加游戏的人等分成数队。预备时各队排头将二根体操棒的三分之一处交叉捆紧,然后手握较长的一端叉开成剪刀状,用另一端的豁口叉住一只篮球。发令后,迅速推球滚转前进,至小红旗处绕过回到,先到达者可为本队夺得一分。

  之后,轮换排二进行。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注意事项:

  1.将棒端插于球下方两侧和地面之间的地方,不可太高或太低,才能避免球打滑或卡壳。

  2.球的方向可用手调节棒的角度来解决。

  第45个游戏:鸭子过河在场上,由两个人拉起一条皮筋当河。参加游戏的人站成一路纵队,斜面向拉起的皮筋站好。排头为老鸭子,后面的人都当小鸭子。游戏开始,大家跟随老鸭子用单足跳的方法依次来到中间跳过皮筋。以后皮筋逐渐升高,可由老鸭子用脚钩下压低,让小鸭子们过去,然后再自己过去。如此作8字形线路来回过河。谁在过河中触到皮筋即为失误,轮换扯皮筋者参加游戏。

  规则:1.老鸭子跳至中间后,一下未钩着皮筋或失去平衡手触地,为失误,可再另选人担任。

  2.过了河来到另一端作准备时,能够站立休息。

  第46个游戏:踢射目标在场地上画二条相隔15~20米的平行线,中间每间隔数米用三根接力棒搭成一个三角堡垒。游戏时可分几组,每组为二人,预备时应对自己的堡垒相对站于线外,发给一只少年球。裁判员发令后,即可开始用脚来回踢射,以先射倒堡垒的一组为优胜。

  规则:1.不得超过线踢射,否则无效。

  2.不得踢射他组的堡垒。

  第47个游戏:谁先相遇将参加游戏的人等分成两队。各队再等分成甲、乙两组。相对站于两条起点线之后(如图)。预备时各队甲、乙组的排头由对方队的队员用布条蒙住眼睛。发令后赶快出发,可用声音来和本队的人联络。哪队的人先相遇握手即可得一分。依次进行下去,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游戏者不得用手去碰挪蒙布偷看。

  第48个游戏:听指挥在地上画个圈,指挥员站于圆心,甲乙两名战士站于圈外,分别和他应对面和应对背站着。另设一名裁判员。游戏开始,指挥员随便移动一个方向,甲、乙务必赶快随之移动,以先对直的可得一分。在规定的次数内,得分多者为胜。

  规则:如果指挥员转二圈或转后坐下,甲、乙也务必照办,动作迟缓者为失误。

  第49个游戏:丢沙包参加游戏人数以10至15人为宜,并围成一个圆圈,蹲下或坐在地上。

  选一个人做丢沙包者。准备沙包一只。

  游戏开始,丢者顺着圆圈奔跑,把沙包悄悄地丢到任何一个人的背后。

  被丢者发现后,立即拿起沙包去追赶,并用沙包投击丢者,如果击中,丢者算失误一次,仍做丢沙包者;如果未被击中或跑到被丢者的位置,则由追者做丢包人。游戏继续进行。谁失误三次,应表演一个节目。

  规则:

  1.丢者务必在跑满两圈之前将沙包丢给别人。

  2.不能丢在两人背后之间。

  3.追者只能投击一次丢者。

  第50个游戏:雷厉风行场地布置如图所示,起点线前8米处立四个木柱,线后15米处的三个圈内各放一枚手榴弹。将游戏参加者等分成四队,站于起点线后的二侧外。

  预备时,各队排头来到起点线上。发令后,朝前跑出,绕过木柱回到。

  再跑到圆圈处抢到一枚手榴弹,来到起点线上投击木柱。击倒者可为本队夺得二分,未击倒者可得一分,未抢得手榴弹的人没有分。依次朝下进行,方法同前,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第51个游戏:比武在地上画二条2米长的平行线,间隔距离为10厘米左右,游戏参加人数每次2人。游戏开始,两人进入平行线内,相对而站,各人想方设法用手把对方碰出线外即算获胜。

  规则:不准拉人、推撞人,只准拍碰。

  附注:也能够将平行线的两端画上二条端线,游戏允许进退,但不得出端线。

  第52个游戏:夜间打靶将游戏的人平分成两队,执行者的眼睛用黑布蒙住,并交给他一枚图钉。

  游戏开始,执行者朝前走三步,跨过皮筋横竿,再来到垫子处匍匐前进钻过第二道皮筋横竿,最之后到墙壁处一张画有环形靶心跟前,把图钉摁上去。

  以摁上的环数计数,最后以环数多的队为获胜。

  规则:1.途中身体的任何部位碰触皮筋皆为失误。

  2.图钉未摁到环形靶上为失误。

  第53个游戏:打敌机将参加游戏的人分成甲乙两队,在地上画一个圆圈,裁判员居其间,手执纸飞机,先让甲队的人分散站于圈外,人手一只小沙包。

  游戏开始,裁判员将纸飞机掷向天空,谁在落地之前击中即可得分。甲队掷完换成乙队掷,每队各掷三次,最后看哪个队得分多为优胜。

  规则:掷沙包的人不得移动自己的位置。

  第54个游戏:棒打球利用小足球场或在空地上画一个相似的场子,在各端线中间立两根杆(距离以5~6米为宜)为大门,门前的禁区为弧形,距门3~5米。准备少年球一只,游戏参加人数以16至24人为宜,等分成甲、乙两队,除守门员外,每人发一根体操棒。

  比赛方法大致与小足球相似,但不准用脚踢,只能用棒打,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进球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守门员不用棒,可用手接或脚踢,大门前的禁区,攻队一律不得入内,否则判失误。

  第55个游戏:赛龙船将参加游戏的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或四队),排成单行纵队站于起点线上。各队选一名队长当排头指挥,其余的人从排尾开始依次分别抬起右腿,由前面的人依次用右手拉住,另一只手搭在前一人的肩上,组成一条龙船。

  老师发令后,各队由队长指挥用单脚跳的方法,按拍节前进。看哪队齐心合力,首先到达终点线即为优胜。

  规则:龙船不得在途中散架子,散了应立刻重新组好才能继续前进。

  第二是剩余的选两个人出来,一个当逃者,另一个当追者,其余的儿童站成一个圆形队,每人围绕自己在地上画一个小圆圈。

  游戏开始,追者追拍逃者,逃者能够在圆形队内外逃跑。跑累了能够在任何一个儿童的前后左右任意站进小圆圈。此时,原先圈里的儿童变成逃者,赶快跑开。如果追者追拍到逃者,则调换主角,游戏继续进行。

  规则:

  1.逃者未进入小圆圈,圆圈里的儿童不得匆忙逃跑。

  2.只要拍到一下,即算追到。

  第56个游戏:逮小熊利用篮球场或在空场上,画一个25米长、15米宽的场子。再在场内某一角画一个圆圈作为熊的家。选两个学生当老熊,其余的都当小熊,在场子内走跑跳跃。

  游戏开始,两个老熊手拉手的尽力追赶小熊,等追上小熊时,就将小熊用四只手围住再把所捉到的小熊带到家里,每捉到一对小熊时,这对小熊也可手拉手地帮忙老熊捕捉其余的小熊,如果以为连成一个大网捕捉更方便,也能够采用之,直到逮完为止。

  规则:当小熊的不得逃出场子。

  第57个游戏:找伙伴在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2米的大圆圈,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相互手拉手圈成内外两个圆圈,外圈组务必比内圈组多一人。

  游戏开始,老师喊跑步时,两组即朝相反的方向跑动。跑上几圈之后,老师哨音一响,立刻立定,外圈人要立即抓住内圈人中的一个成为一对好伙伴,没有找到伙伴的人为失误,给大家唱一支歌。

  注意:1.跑的时间不宜太长。

  2.内、外圈人每隔几次后能够相互调换。

  第58个游戏:穿山引水把参加游戏的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

  各队再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组。排成两列横队,相对而站,双手互握,高举过头。

  老师发令后,排尾的一对学生手握手向前跑步,穿过自己队所搭的山洞。

  然后站在原先排头的前面,重新再架成一个山洞。

  随后排尾第二对学生仿排尾进行,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对钻完为止。

  以先做完的一队为优胜。

  规则:

  1.前一对同学还未钻完山洞时,下一对不得匆忙开钻。

  2.架洞的手不能松开。

  第59个游戏:火车挂钩在场地上面画二条间距为20米的平行线为界线。把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再平分为甲、乙两组,分成纵队相对而立于界线之后。

  老师鸣笛后,各队甲组排头跑到本队乙组排头前,跳转身。乙组排头双手扶在甲组排头的肩上用右足点地,开火车到甲组排二,然后跳转身。甲组排二仿乙组排头动作,挂上钩,火车再开到乙组。如此来回行进,直到最后一个人。以先完成挂钩的一队为优胜。

  规则:后一人务必用双手搭住前一人的双肩才能开车,否则不准前进。

  第60个游戏:冲过火力网在地上画一个长15米、宽8米的长方形。参加游戏的人数以8至16人为宜,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并透过猜拳决定攻守。攻队站于一端线外,守队站于两条界线外,各人手持二只沙包。

  游戏开始,攻队即设法安全透过火力网到达另一条端线,如在跑的过程中被守队的沙包击着身体即为受伤,算守队获得一分,进行数次之后,两队互换,最后看哪队得分多为胜。

  规则:

  1.不得投击头部,也不得进入界线投击,否则扣分。

  2.攻队队员已越过起点线后,即不准后退,直到终点。

  3.沙包落在阵地内必取回,从界线后另投。

  第61个游戏:套圈追拍将参加游戏的人等分成四队,预备时各队排头来到方格边,面朝逆时针方向。发令后,进入方格套钻过圈(直径为60厘米,可用藤、竹或树枝扎成),之后再跑到前一格去套钻,如此一向进行下去,一旦有人追拍上前一人,即可为本队夺得一分。

  之后,轮换下一人进行。最后以得分多的一队为优胜。

  规则:沿圆周外跑,不得少套圈。

  狼和小羊准备:二人相对而站,双臂前上举搭成一个架,其余的小朋友都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圈。

  游戏开始:大家一边绕圈从架下透过,一边念儿歌:

  羊群里面有只狼,不知躲在啥地方?

  小羊小羊要当心,认它出来好提防。

  当念到最后一个"防"字时,搭架人即可收架,把一个小朋友扣住,这时他就当狼,其他小朋友赶快四处逃散。然后搭架人放狼出来去追拍大家。

  此时,搭架人松开一只手侧站当山洞,小羊就能够赶紧逃进山洞。在进洞之前被狼追及者为失误,唱一支歌;如果都没有被拍及就进了山洞,则由当狼的小朋友唱一支歌。

  第62个游戏:避水雷八人等分成二队,攻队预备时卧倒于起点线后,守队二人站于抛滚线后,各手持二只球,另二人站于起点线后拾、传球。

  游戏开始,攻队即可匍匐前进,如果顺利到达终点线,有几人得几分。

  在匍匐前进中,守队抛滚球来射击攻队,攻队队员可用侧身滚的方法躲避,如果被击中则算失误,暂时退出游戏。最后以到达终点人数计分(每人计一分)。

  二队轮流攻守,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获胜。

  注:此游戏只限在草坪上做。如在操场身下必须要有垫子。

  第63个游戏:赛马在地上画一条起跑线,正前方30米处再画一条终点线。游戏参加人数以4人为宜。每方2人,一个负责用脚猜拳,另一人当马。

  游戏开始,各方当马的站于起跑线上准备出发,负责猜拳的人相对而站,站在马的后面,同时在原地用前脚掌轻轻跳三下,边跳边说:"快马加鞭--驾!"说完第三拍"驾"时,两人都要做出"锤子、剪子、布"的任何一种动作(双脚并立为锤子,前后叉开为剪子,两脚左右叉开为布),锤子砸剪子,可跑20步;剪子剪布,可跑10步;布包锤子,可跑4步。谁胜即可通知本方的马,朝前跑步。每猜一次拳跑一次,以先跑到终点再回到来即算胜一盘,游戏重新开始。

  规则:

  1.每次猜拳获胜一方的马才能跑步,输的站在原地,不得跑步。

  2.每赛完一盘,各方的人能够轮换当马。

  第64个游戏:四面招架场地如图所示,参加游戏的人分成攻、守两队,每队四人。攻队四人分别站于场地东、南、西、北线外,手执一只绒布球。守队一人先进入中间圆圈,手执一面盾牌(直径60厘米左右,可用马粪纸或三合板等自制,也可用锅盖代替),其余三人站于场外观看。另设裁判员一人。

  游戏开始,裁判员发令,如喊:"东!"则居东面的一名攻队队员即可用绒布球投击中间的守队队员。与此同时,守队队员也可敏捷地转向东面,用盾牌阻挡。若被攻队击中,则由攻队得一分,否则守队得分。如此连续进行五次之后,轮换下一人游戏。一轮之后,两队互换主角,最后以积分多的一队为优胜。

  规则:

  1.击中膝部以上,头部以下的身体部位才有效,否则无效。

  2.攻队听错口令乱投,有几人扣几分。

  3.投击时不得越线,否则击中也无效。

  第65个游戏:击掌扶棒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准备若干根体操棒。将游戏参加者等分成数队。设裁判员一人。

  游戏开始,先由甲队每人手扶一根木棒立在地上,均匀地分散站于圆圈上,面朝逆时针方向。裁判员每吹一声哨,各队员同时松手击一下掌,并且赶紧朝前跑去扶住前一人的棒。全体队员每成功一次可得一分,只要有一人失误掉棒,则轮换另一队进行。在规定的局数中,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注意事项:

  1.圆圈的大小可视队员参加的人数以及活动潜力灵活掌握。

  2.熟练后,还能够附加难度,如:转体一周、下蹲、跳跃、连击三掌、朝前跑二格再接棒等。

  第66个游戏:打乱飞的球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参加者每人手持一根垒球棒(或体操棒),均匀分散地站于圈外,一至二报数,按单、双数分为二队。另外设裁判服务员二人,准备一只和圆圈半径一样长的吊球(可拿球内胎或坏球做成)。

  游戏开始,一名裁判服务员进入圆心,手执绳头,迅速抡转吊球,使之忽上忽下,忽快忽慢,作持续的旋转。站在圈外的队员可瞅准时机执棒击之。

  每局每人规定仅能击二次,一旦击中即可为本队夺得一分。之后,轮换另一名裁判服务员抡球。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第67个游戏:摘葡萄利用排球网或其他代替物品,在其15米外画一条起点线。将游戏者等分成数队,各排成纵队站于线后,排头拿一只篮子,篮内放上与队员人数相等的布条之类能够系摘的物品代替葡萄。

  发令后,排头跑到网下,从篮子里拿出一根布条,用活结系在网上,回到时把篮子传递给排二,自己退于队尾。之后排二进行,直至本队最后一人。

  之后,由排头开始收摘,拿空篮子跑到网下,解下一条布条放进篮子,回到传递给排二⋯⋯直至进行到最后,以先完成的队为优胜。

  第68个游戏:钟表几点钟在起点线前三米处画二个直径为一米的圆钟,上面标明时间和刻度。每个圆钟里面各放一根长棒和短棒当时针和分针。

  将游戏者等分成两队,各排成纵队站于起点线后。游戏开始,大家唱问:

  "钟表钟表几点钟?"裁判员任意喊出一个时间并同时挥手发令。比如:"5点30分!"排头则立即到本队的钟表里拿起一根短棒,迅速跑到前面的小红旗处,绕过回到,来到钟表处,用长、短棒标明5点30分的时刻。先完成者可为本队夺得一分。之后,游戏重新开始,由排二进行,方法同前,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第69个游戏:两个默契的哨兵在场地上画二个相同的游戏场,大圈的直径为7米,小圈的直径为6米,二圈之间的地方再等分成四块,分别标明号码。准备体操棒四根,篮球(或排球、实心球)二只。将全班男生等分成甲、乙两队,分别站于各自的游戏场外。

  预备时,各队排头、排二,分别来到对方队的游戏场小圈内,背对背而站,并用背夹住一只球,再每人手执一根体操棒当枪。游戏开始,由教师发令指挥,可令两对哨兵去"×号"地区,或绕二圈之间作逆(顺)时方向走动一圈等,两对哨兵闻之应立即照办。如此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对哨兵掉球失误为止,或以完成任务快的一对哨兵可为本队夺得一分。

  之后,轮换下面二人进行,方法同前,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

  1.游戏一经开始,不得再用手去扶球,掉地即为失误,由对方队得分。

  2.若未按教师规定的口令执行或听错口令亦为失误。

  注意事项:

  开始游戏时,口令可喊得简单一些,熟练之后,可令其下蹲、坐下、起立、原地转圈360度,甚至还能够在急速行进中突然改变方向等,以锻炼发展学生的默契配合潜力。

  第70个游戏:捕捉目标在场地上画一条起跑线,在其正前方30米处,再画一个与其相平行的长方形,长10米、宽1米。选五个学生出来拿一条彩巾(或头巾、手帕)站于长方形中,当活动目标。其他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二队(或四队)排单行纵队站于起跑线后。

  游戏开始,老师发出了预备口令,各队排头注意观察,而目标里的五名学生则聚拢到一块,背向起跑线,将彩巾举过头一亮,之后立刻秘密地交给一个人藏起来,然后五人分散开成一线,仍然背向起跑线蹲下。老师鸣笛后,各队排头立即朝目标区跑去,根据自己的决定,拍及一个可能藏有彩巾的人,如果拍对了即可为本队争得一分,否则无分。之后,各队排二听老师鸣笛后仿排头动作进行,如此继续,直到最后一人为止,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每人只准拍及一次目标,如果各队队员都未拍及到目标则都无分。

  第71个游戏:导弹雷达人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成单行横队相对而站,相距10米,各选队长一名,站于排头。

  游戏开始前,老师向全体学生说明:"共有导弹、雷达和人三种动作名称。导弹能够炸死人,人能够操作雷达,雷达能够捕捉导弹。各队任选一样,鸣笛后,各队同时以动作表示出来,以决胜负。表示的方法是:两手握拳,两臂前上举为导弹,直立不动为人;两臂张开前斜举,左腿前曲,右腿下跪为雷达。"然后各队由队长率领退至后边较远处,商议决定或就在原地由队长决定本队所要出的动作,依次附耳向下传递命令。

  游戏开始,老师鸣笛后,各队队员同时按规定方法,出一个动作,以决胜负,游戏能够进行多次,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

  1.各队附耳传话或协商时要低声,莫让对方窃听去。

  2.一队队员中,有人做错动作,虽然得胜,也算失败。

  3.为了不出错动作,各队可在事先由队长带领练习。

  第72个游戏:击球跑垒在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圈,作为"岗";再切圆周作两条夹角为60度的界线;在岗的正前方15~20米处画一个直径为60厘米的小圆圈,作为垒。游戏就在这个场子内进行。参加人数每队以5至6人为宜,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透过猜拳决定攻、守。攻队站于岗内,守队散于岗前的两条界线之间。准备小皮球一只。

  游戏开始,攻队出一队员进入岗前发球区,用左手把球抛起,用右拳向扇形场子击出,随之能够迅速地向垒区跑去。与此同时,守队队员应努力接住球,一旦接住,则可判这一攻队队员失误,击球人暂时退出游戏。换另一名队员进入发球区击球。

  如果守队未能接住,则应立即拾起来,投掷正在跑垒的队员,若能击中,击球人亦算失误,暂退出游戏,攻队再换人击球。如果击球者已安全地跑到垒,则攻队可得一分,若能再顺利地跑回发球区,则可得2分,并获有继续击球跑垒权。

  每个攻队队员都有一次击球跑垒的机会,如击球后未敢跑垒或将球击出界外亦算失误就得退出。如有跑到垒区不敢立刻回到岗者,能够趁下一个人击球跑垒时,争取回到岗,一旦成功可为本队添得一分,重新获得击球跑垒权。攻队直至全部失误,则与守队互换位置,继续游戏。

  全部击完球后看哪队得分多为获胜。规则:

  1.攻队击球时不准出发球区,只准用拳击远或击近,不能扔。

  2.守队掷击时,仅限于掷击跑垒者的背部和髋关节以下部位,切忌头部,否则击中无效。

  3.守队队员不准有阻挡跑垒者奔跑的行为。

  4.攻队全部队员都在垒内无人击球时,则与守队互换位置。

  第73个游戏:埋地雷在地上画三个同心圆,直径分别为50厘米、1米、1.5米。在最小的圆里写9分、中间圆里写6分,最大的圆里写3分。让参加游戏的一个人站在最小圈里,用手帕蒙住眼睛,交给他一只沙包代替地雷。

  游戏开始,在圈里的人向任何方向走十步,然后停下来,在原地转三圈,再回到圆圈,随即蹲下把沙包放在圈里,把手帕解开,看沙包放在哪个圈里就得几分。其他人依次轮流做。轮流做数次之后,看谁得分最多为胜。

  规则:

  1.把沙包放在圈外不得分。

  2.把沙包放在线上,则按较多的分数计算。

  3.沙包一经接触地面,不许再移动。

  4.做游戏的人可根据自己的潜力提出增减难度,比如:能够预先指定自己在回到时,要把沙包放在哪个圈里,放得准确可得加倍分,等等。

  第74个游戏:打沙包在地上画一个长6米、宽3米的长方形场子。游戏参加人数以4至8人为宜,分成人数相等的攻、守两队。守队站于场内,攻队再分为二部分,分别站在两条端线外。准备小沙包一只。

  游戏开始,攻队队员持沙包投掷守队队员,击中其中任何一个,即算赢得一分,并令此队员暂时退出场地。守队队员除了尽量躲避保护自己而外,还能够想方设法用手接住投来的沙包,一旦接到,守队即得一分,或者不记分让一个暂退出场的守队队员重新回到场内来游戏。最后以得分最多的队为胜。

  规则:

  1.攻队队员不得进入场内投掷,守队不得出场躲避或接包。

  2.如果守队全部被击中退出场,则和攻队对换位置进行游戏。

  3.沙包落在场内,攻队能够进去拾出来以后再投。

  4.不准投掷守队队员的头部,违者扣分。

  5.守队队员用腿夹住未落地的沙包亦算有效。

  第75个游戏:抢圈追逃场地布置如图所示,方块内为追拍区。将全体人员等分成四队,各队排成单行纵队,站于起点线后。

  发令后,各队排头迅速朝前跑出,抢占圆圈。未抢得者为追者退入追拍区。之后,发令者鸣笛,三人即能够从圆圈出发,争取透过追拍区回到本队排尾。透过追拍区时如果未被追拍者拍及,则可为本队夺得一分,倘若被拍及则无分,由追者得一分。

  之后,轮换排二进行⋯⋯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在追拍区外拍及无效。

  在树林里场地布置如图所示,竹竿代树,皮筋绳代葛藤,远处四角上的圆圈代表树洞。

  全体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应对中间的一棵树。游戏开始,大家按逆时针方向转圈走,碰到葛藤就跨过去,并唱儿歌:

  大树林里真好玩,小鸟欢唱空气鲜。

  小兔爱玩捉迷藏,不知躲在啥地方?

  老师个高看得清,快快开口把路引!

  如果老师说:"还没有发现!"则大家继续转圈走,并再唱一遍儿歌;如果老师说:"在×号树林里!"则处于×号树林里的小朋友都变成小兔(以两条葛藤之间为准),即可松手逃跑到各"树洞"里去,其他小朋友则能够赶紧追拍,逃进树洞前被迫拍上的就就应表演一个节目。

  第76个游戏:踢沙包在地上画一个直径为60厘米至1米的圆圈,作为"岗"。再切圆周作两条夹角为60度的界线,作为游戏场地。参加游戏的人数以2至6人为宜,分为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准备沙包一只。

  游戏开始,攻队出一人进入岗,等守队队员散于场内并作好准备之后,攻队队员将沙包用手轻轻抛起,再使劲用脚踢出。如果沙包被守队任何一人接住,则算攻队失误,另出一人进岗踢包。如果没有被守队接住,则守队离沙包最近一人,能够捡起沙包,努力朝岗内投去;与此同时,踢包人能够仍站在岗内极力用脚阻挡或反踢出沙包一次,阻踢不着落入岗内,攻队亦算失误,反之,则能够得分。

  攻队依次每人踢完一盘,与守队对换位置,继续游戏,最后看哪队得分多或首先到达规定的分即为获胜。

  规则:

  1.沙包未踢着或踢离岗不足一米远者算失误。

  2.沙包踢出界线外为失误。

  3.攻队每次只得一人进岗踢和挡沙包,其它人不得相助。4.守队队员在用手接不住包的状况下,能够趁包尚未落地之前用脚补踢一下,使沙包向岗靠近一些,然后再投之。如能踢出界外,也算攻队失误。

  5.守队将沙包投回岗内时,一旦落地,攻队队员就不能再踢。

  第77个游戏:沙包仗在地上画一个长6米、宽3米的长方形,在长方形内的两边离端线2米处,各画一条与端线平行的直线,将长方形分成三块。两边为各方战斗区,中间为界河。参加人数以5至9人为宜,二人为裁判员,其余分为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各队留一人为后勤人员,其余为战斗员。准备沙包4至6只。

  游戏开始,战斗员每人手持一只小沙包,听到口令后,双方将沙包投掷过去,被掷者可躲避保护自己。凡被击中上肢者将手臂屈起,击中下肢者将脚提起,表示负伤,但仍可用没有受伤的手和脚参加战斗。某一队员两手或两脚都受伤,表示失去战斗力,应退出战斗区。后勤人员在场外拾沙包交给战斗员,直至一方全部都受伤退出为败,另一方为胜。

  规则:

  1.双方在躲避对方的沙包时,不得离开本方战斗区。

  2.对方投来沙包落在战斗区内,可直接由战斗员拾起投掷对方,落在战斗区外,则应由后勤人员拾起交给战斗员,才可投向对方。后勤人员不得进入场内参战。

  3.沙包只有击中手臂或腿部才算负伤,其他部位不算。受伤的手不可投沙包,被击中的脚不可落地,若犯规,应退出战斗区。

  第78个游戏:抓战机在地上画二条相距10~15米的平行线,再在两线的中间画一个小圆圈,里面放上一只沙包。参加游戏人数7至15人,设裁判员1人,其他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各队依次报数,自己记住自己的号数,相对站于两线之外(如图)。

  游戏开始,裁判员发令叫号,比如:"5号!"则甲、乙两队的5号,务必立即跑向中间的小圆圈,首先夺到沙包的为追者,没有夺到的为逃者。

  追者能够在追赶逃者的过程中,用沙包投击逃者,如果击中,则追者所属的队得一分;否则各自归队,游戏继续下去,看最后哪队得分多为获胜。

  规则:

  1.如果双方同时夺到沙包争持不下,则可判为无效或双方都得一分。

  2.追者只能用沙包投击一次逃者并不得击头部,否则无效。

  第79个游戏:叫号接包利用空场地。准备沙包一只。游戏人数4至10人为宜。参加者依次报数,并记住自己的号数,站在规定的范围内。透过猜拳或指定一人先扔沙包。

  游戏开始,扔包人朝天垂直扔之,并且叫号,被叫到号数的人要很快去接,如果在落地之前接住,则可由此人扔包叫号,如果未来得及接住沙包,应立即去拾,与此同时,其它人则应赶快向四处逃跑。

  当他拾起后即可喊:

  "停!"的口令,其他人都务必立定。然后,持包人可用沙包去投击任何人,一旦击中,则此人被判失误一次,由其扔包叫号;否则,持包人被判失误一次,由持包人扔包叫号,依此进行下去,看谁失误最少就算获胜,或事先规定好,每失误三次者要表演一个节目。

  规则:

  1.扔沙包叫号时,沙包要尽量扔得高。并不得歪斜;叫号声务必大,不得低声含糊。

  2.听错号去抢接沙包,算失误一次。

  3.当持包人准备击人时,被击人能够做弯腰、下蹲或单脚移动等躲避动作,但不得移动双脚,否则也算失误一次。

  第80个游戏:架设高压输电线场地布置如图所示。在靠近起点线的两根立竿上,各系一根橡皮筋。将游戏参加者等分成甲、乙两队,各排成单行纵队站于起点线之后。

  游戏开始,辅导员说:"为了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把高压输电线架设到农村和山乡!"说罢鸣笛,各队排头朝前跑出,至对面立竿处绕过回到(如图),拍及排二。然后自己站于立竿之前,一手扶竿侧平举而站(表示架好第一根电杆)。之后排二也仿前动作进行,相互搭臂连接好(表示架好第二根电杆)。如此依次进行下去,电杆不断地向对面立竿延伸,直至最后一名队员时,从起点线的立竿上拉起皮筋的一头,把每根电杆连上立于尾二身旁,算是线路接通。以队形笔直美观不断挡,并且先完成任务的队为优胜。

  注意事项:

  1.如果游戏人数较多可等分成四队进行。

  2.橡皮筋的长短应刚好够连接队长为宜。

  第81个游戏:击球过界在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2~15米的圆圈,再画一条中分线,将三只实心球放在正中央的中分线上。将全班男生等分成甲、乙两队,各队可再分为攻击队员,站于自己的半圆弧线外,守队队员,站在攻击队员后面拾球传递。

  各队分发三只少年排球(或少年篮球)。

  教师发令后,各队的攻击队员即可用排球投击中央的实心球,目的使实心球过界滚到对方的半圆或滚出弧线,对方则设法反击回去。力争使实心球滚向对方界外去,如此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打出对方半圆弧线或停于对方半圆内实心球多的队优胜。

  规则:

  1.不许用手、脚挡踢被击中的球,违者判对方得一分。

  2.每击球出对方弧线一次可得一分。击出后仍可放回中央继续投击。

  第82个游戏:喂小鸡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0米的平行线为界,再在中间画二个50厘米的小圆圈(间距2米),代表鸡食盆子。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或四队),各队再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小饲养队,排成单行纵队站于一界线后,乙组为小鸡队,排成单行纵队站于另一条界线后,与本队小饲养员相对。

  游戏开始,老师发令后,各小饲养员队的排头迅速朝前跑去,跑至中间圆圈,蹲下用手拍一下(表示放饲料),然后跑至本方的小鸡队,拍及排头,退至小鸡队的排尾;小鸡队排头立即抖动双臂前进,来到中间圆圈处,合拢双手点一下(表示吃料),再跑至本方饲养队,拍及第二人之手,退至饲养员队排尾,饲养员队第二人仿排头动作,一向进行到本方的最后一人,以最先喂完小鸡的队为优胜。之后,各队互换主角,游戏重新开始。

  规则:

  1.务必按规定的动作进行,违者令其回到重做。

  2.未拍人手掌,不得匆忙跑出。

  第83个游戏:捅马蜂窝在场地上画二个相距30米的圆圈,直径为1米、2米。小圈为马蜂筑窝的地方,大圈为儿童们的家。由愿意当马蜂的儿童若干个,分别用自己的手指相互钩联起来,成一只"马蜂窝",站于小圈,然后吆喝招引其他儿童上前来拍及。

  被招来的儿童能够单个或是大家一块上来拍打"马蜂窝"。一旦拍及"马蜂窝",当马蜂的儿童即可松手变成追者,而拍的人即弯成逃者。逃者逃至家即为安全;如果马蜂追到逃者,就能够将其围起来,用双手学马蜂状乱蜇乱搔痒痒。但此时,被围住的逃者也能够趁机用手运河拍及当马蜂儿童的头部,一旦拍及,即算死去,被蜇儿童仍可往家跑。一旦其他儿童都进了家,被围者仍未逃出,他即得退出游戏,游戏即可重新开始。

  规则:

  1.未去拍及马蜂窝的儿童,当马蜂的不得追蜇。

  2.逃进家的儿童又离开了家,马蜂仍可追蜇。

  3.儿童们都进了家,当马蜂的即可再回小圈,重新组成马蜂窝,重新游戏。

  第84个游戏:老鹰捉小鸡选一人当老鹰,一人当老母鸡,其他儿童为小鸡,依次排在当母鸡的人的身后,并用双手扯住前一人的后衣襟,老鹰与老母鸡相对而站。

  游戏开始,老鹰即左右走动或快跑,设法捕捉鸡队最后的一个小鸡。此时老母鸡即可伸张两臂左右阻挡老鹰,目的是不让他捕捉着。如果累了,老母鸡能够率领小鸡一块蹲下,老鹰即不得再捉。休息片刻,游戏就得再进行,被捉到的小鸡,即暂时退出游戏。

  可将游戏者分成两队,在必须的时间内看哪队捕捉得多即为优胜。

  规则:

  1.老鹰每次只得捉最后一人,不得乱捉。拍及即可,但母鸡不得拉扯老鹰。

  2.鸡队在躲避时,如中间有人脱手,则老鹰能够捕捉脱手处的排头或排尾,因此鸡队要很快连结上。

  第85个游戏:小蜜蜂采蜜在场地上画一条起点线,再在其正前方10米处画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场子,代表花园。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一队先当小蜜蜂,排横队站在起点线后,其他三队当花朵,分散于花园内蹲下或坐下(二臂也能够自由摆动或做成花儿状)。

  游戏开始,老师说:"勤劳的小蜜蜂们,此刻开始采蜜了!"说罢鸣笛,当小蜜蜂的学生即可摆动两臂做飞行动作来到花园里,在任何一个当花朵的学生的背上轻轻地拍一下,即算采到一份蜜。在规定的时间里,小蜜蜂采的蜜越多越好。时间一到,老师鸣笛,当小蜜蜂的即站在原地不能动,然后由队长统计,一共采了多少份蜜,随后与另一队互换主角,直到四队都进行完为止,以采蜜最多的一队为优胜。

  规则:

  1.每朵花上只能采一次蜜,采过即移到另一朵上去采,全部都采过一遍后才能回过来采第二次。

  2.小蜜蜂之间不得拥挤,相互碰着或推撞花朵即判为扣分。

  3.当小蜜蜂务必诚实,不得谎报份数。

  第86个游戏:闹矛盾在场地上画一个长3米、宽1.5米的长方形,再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点,作为中线。游戏参加人数以8至6人为宜。选一人当裁判员,透过猜拳决定各人游戏的先后次序。

  游戏开始,甲、乙两人分别进入自己的场子,相对而站。先由甲做动作,能够前曲、后曲、左侧体、右侧体等,甲做一个动作后,乙务必跟着做一个与甲相反的动作,如甲做前曲,乙就得做后曲,不得怠慢也不得做错,否则即甲得一分。如果乙做对了,则甲继续做动作,乙再作相反动作。直到乙或者甲有一人失误,决出胜负为止(甲连续重复同一个动作,或中止做动作三秒钟,或做出的动作反常,使对方无法反做,皆为失误),负者退出游戏。

  由胜者与另一人继续游戏。最后以得分最多的人为优胜。

  规则:

  1.做反动作的人只准做一次,做错了即为失误。

  2.做反动作的人三秒钟反应但是来,也算失误。

  第87个游戏:织布机游戏由三人一组,面向圆心排列,每人两手交叉相互牵着,如图。

  游戏开始,大家共唱儿歌:

  切切察察切切察,我是织布的小行家,不怕苦来不怕累,一匹一匹堆满架,白布蓝布花纹布,人民生活需要它。

  当唱第一句时,甲乙两人牵着的手,从丙的头上套过蹲下。丙跨向后面,甲乙牵着手站起;唱第二句时,甲从乙丙牵着的手中向后跨出;唱第三句时,乙就从丙甲牵着的手中向后跨出。游戏能够连续进行。

  赛一赛在规定的时间里,哪一架织布机织得布多(甲、乙、丙每人跨出一次后为一尺),即为优胜(最好每组都设一个裁判员)。

  规则:

  1.整个游戏过程都不得松手。

  2.务必按规定的顺序动作进行,违者无效。

  第88个游戏:冲破封锁线利用空场地。参加人数以6至14人为宜。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用猜拳方法决定游戏的先后。两队排成横队,相距5米左右。

  游戏开始,各队手拉手,先游戏的甲队一边朝前走儿步,一边唱:"我们要求一个人!"然后退回原地;之后乙队一边朝前上几步,一边唱:"你们要求什么人?"然后退回原地。再如前那样,甲队唱:"我们要求×××。"(务必是乙队里的某一队员)乙队唱:"你们赶快准备好。"此时,甲队站在原地拉紧手组成一条封锁线,乙队散开,让×××站到前面,冲到甲队任何两个队员之间,力争冲破手臂。如果没有冲破,×××就被俘虏,加入甲队;如果冲破,则能够任选甲队一名队员作为自己的俘虏带回队去。游戏继续进行,换乙队要求人,直至一队把另一队的人俘虏仅剩一人时,才算获胜。

  规则:

  1.在要求人之前,本队队员就应协商一下,统一意见,以免乱喊。

  2.冲封锁线的人,不得后退增加助跑距离,并且只准冲一次。

  第89个游戏:攻城在场地上画二个直径为10米、11米的同心圆,作为城。两圆之间构成1米宽的地方为"城墙"。再连接大圆至小圆的直径线二条为"城角"。游戏参加人数以2至8人为宜。先由两个人用猜拳的方法(胜者有选取权),决定谁是攻城人和守城人。攻城人站在任何一个城角上,守城人站在城墙内距离攻城人五步远的地方。

  游戏开始,攻城人沿城墙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跑,守城人随后追赶。攻城人如能沿城墙跑下三圈,到达起跑的城角,中途没有被守城人追到或踩线,即为胜利。如果中途被拍到,二人即在城墙上战斗。二人都提起一脚,单足着地,用手推对方的双手,迫使对方踩线,踩了线即算失败。失败者退出游戏。胜利者与另一人重新开始游戏。最后以战胜次数最多的人为胜。

  规则:

  1.守城人务必随攻城人的后面追赶,不许倒转拦截。

  2.决斗时只许互相手推手,不许推动身体的其他部分。

  第90个游戏:突围利用空场地,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一队手拉手成圆阵,背向圆心,当包围队。另一队居于圈中,当突围队。各队选队长一名。

  游戏开始,老师鸣笛后,包围队在队长的指挥下,能够手拉手向顺、逆时针方向走动,也能够手拉手下蹲、高举手,还能够收缩或扩张圆阵,或者突然松手转体360度再拉上手。突围队员们应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出其不意地从间隙中逃跑出来。突围出来一人可得一分。规定的时间一到,两队互换主角,在相同的时间内,以突围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

  1.在突围的过程中,不管是有意无意被包围队触及,皆不得出来,出来了也务必重返圈内。

  2.如果遇到包围队下蹲,允许突围队员从手上跳出来,但不得从包围队员的头上跳,包围队员手也不准突然高举。

  3.包围队在松手转圈时,能够用手拍及突围队。

  4.突围成功者,还能够再"突围"进去,每进一次可得2分。

  第91个游戏:角力比赛在场地上画三条平行线,间距为1.5米,中间的一条为中线,两边的两条为界线。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排成单行横队应对面立于界线后。

  1.预备时,两队都走到中线上,各以右脚相抵于线上,右手互握(位于线的上空),左脚在后以能维持重心为度。听到笛声后,各人用力向后拉,被拉过线的队员,即为失败,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2.预备时,两队都走到中线上,对面而立,对面人的臂部相钩。听到笛声后,大家尽力挽着对方的臂部向自己一面拉,能拉过界线的得分,得分多的队为胜。

  3.预备时,两队都走到中线上,同队的人互钩臂部,听到笛声后,以胸往对方队员的空当(钩臂的地方)用力向前推动,走过前面界线的队即为优胜。

  规则:

  1.游戏①在互拉的过程中,后脚能够离地,但任何一只脚不得过线;互拉仅限于互握的手,其他部分不得接触。

  2.游戏②③中途不准脱手,不准用脚钩动邻人。先拉到界线的一队,如有半数已过,即为获胜。

  第92个游戏:抢占山头在场地上画一个15米见方的正方形场子,中间再画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小圆圈,代表山头。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排成单行横队相对站于边线外(若人数较多可各占两条边线),各队依次报数,自己记住自己的号码。

  游戏开始,老师发令叫号,比如叫:5号!则各队的5号应立即跑向中间,抢先占领山头,先占领者为追者,迟到者为逃者。追拍只能在正方形的场子内进行,追者拍及逃者,追者即可为本队夺得一分。

  之后,各自归队。由老师继续发令喊号,直至游戏结束,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

  1.如果双方同时抢占山头,则判为各得一分。

  2.逃者跑出正方形场子即为失误。

  3.如果较长时间追拍不上,老师能够鸣笛令他们各自归队,追者仅能获得半分。

  第93个游戏:穿越冰达坂在场地上画二个直径各为8米、20米的同心圆。小圆圈为边防站,两圈间的地面为封冻千年,冰雪不化,极难穿越的冰达坂区,大圈外为边境区。

  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一队为边防战士,站于边防站,另一队代表暴风雪,分散站于冰达坂区。

  游戏开始,老师说:"边防战士最勇敢,个个敢闯冰达坂,不怕风暴和冰雪,保卫祖国意志坚。敌人胆敢来,坚决揍他个稀巴烂!小边防战士们,此刻出发巡逻!"这时站于边防站的学生就能够争取跑到大圈外去,再安全地回到。如果途中未被当暴风雪的学生拍及,则算完成一次巡逻任务,为本队赢得一分。反之,则为"冻伤"站于原地不得动弹,等待本队队员营救。

  营救的方法是:

  本队其他队员在争取跑圈成功的过程中,拍及一下此队员,即为救出,回到边防站,重新参加游戏。每过必须的时间,两队对换位置,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优胜。

  规则:

  1.当暴风雪的队员只能在冰达坂区追拍战士,不得离开,违者,拍及亦无效。

  2."冻伤"战士在得救以前,不得移动位置,站立原地不动,违者扣分。

  第94个游戏:传口令利用操场的跑道。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排成单行纵队,站于起点线上,各选一名队长站于排头。

  游戏开始,老师分别将两队队长领到僻静处,各给规定一个口令。然后,队长回至起点线的排头。老师鸣笛后,各队由队长带队迅速地列队朝前奔跑,要求在跑完一圈的途中,把所规定的口令,迅速、正确、保密地逐一向后传,一向传至最后一人。以某队传递口令正确,保密,队形整齐,跑得快几方面为条件,决定胜负。

  规则:

  1.允许用耳语传递口令,以便保密。

  2.允许对方故意和本方并行,以便窃听,一旦窃听到,到达终点后可向老师讲,如果讲对则判对方为泄密。

  3.本方为了迷惑对方,能够故意低声传真口令,高声传假口令。对方受骗讲错则判为失误。

  4.各队前后次序不得随意更换,前面的人不得故意掉队给后面的人传口令,违者无效第95个游戏:夺取大本营在场地上画二个直径为2米的圆圈,相距30~40米,分别作为二个队的大本营。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各占一个大本营。双方各选出一名队长,透过猜拳决定攻守。

  游戏开始,攻队全体队员进入本队大本营。守队能够分成负责守卫本营和追拍对方的两部分,分散站于本营周围和中间地带。攻队可在队长的指挥下,研究确定夺取对方大本营的方案。一经确定,即可进攻。只要攻队能有一人顺利透过守队的防卫,到达守队大本营内举手过头击掌二下,即算获得胜利。反之,在进攻途中被守队拍及一下,则为俘虏,应自觉地去对方大本营。用脚踩及营地,等待营救(俘虏多了能够手拉手连成一串,延伸出去,但第一人的脚务必踩于营地),营救的方法是:本队队员冲破守队防卫,跑至任何一个俘虏面前拍及一下,并喊:"滴铃铃⋯⋯"俘虏即可归本队大本营,重新参加游戏。如果攻队全部队员被俘,则互换攻守,继续游戏。

  规则:

  1.守队队员不得将自己的大本营用手拉手的方法围起来守卫。

  2.攻队队员一经冲进对方大本营后,守队不得入内追拍。

  3.攻队的人成为俘虏,不得继续进攻,否则无效。

  第96个游戏:排头干啥我干啥将游戏参加者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各组选一名比较机灵的人当排头。

  游戏开始,各组排成单行纵队,由排头带领奔跑。

  排头能够利用场地上的各种器材地形、树林等物,开展变化多端的活动。

  比如:钻过肋木,绕过篮球架,跳过沙坑,在垫子上翻一个前滚翻,拉一下单杠引体向上,跳上双杠曲臂撑一次,拉着爬绳,做一下撑竿跳的过竿动作,跨过低栏等。或是行进转体360度突然往地上坐一下,手脚并用地爬上几米,双脚跳等等。排头跑到哪里做动作,其他的人务必一一跟着做,不得怠慢。

  在规定的时间里,看哪一组活动资料丰富,队形持续整齐,即为优胜。

  规则:

  1.凡是排头做了的动作,本组每一个人都务必依次跟着做,不得少做或绕过,违者扣分。

  2.各队就应紧张活泼,连贯性强,切忌找想不出动作的人当排头。

  第97个游戏:发电报在地上画一个如图所示的场地,每小格的边长为40厘米,准备小沙包8只,游戏参加者为三人。甲、乙两人分别站于○字格后,各人手持四只小沙包,另一人站于对面当裁判员。

  游戏开始,裁判员任意发出一个四位数的口令,比如:"1769",则甲、乙两人立刻按口令的先后次序把小沙包投到格1、格7、格6、格9。之后用单足跳的方法跳入,选取最合理的线路,把小沙包一一拾起(拾的时候仍用单足再跳出。以先完成者为胜,胜者连任,输者和裁判员轮换。

  规则:

  1.投包时不得压线或出界。

  2.跳格时也不得踩线或双足落地。凡失误的皆由对方获胜。

  3.裁判员发口令时,必须要思考跳格时的方便。

  第98个游戏:小鲤鱼跳龙门在场地上画一条起跑线,在其正前方排列四行小圆圈,圈的直径为50厘米,每行排列六至八个,间距为60厘米~90厘米,行距为2米。在离起跑线15米处每行设二人,背向蹲下,内侧手相拉,搭成四个小龙门。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列纵队,各队排头沿起跑线面向本方的圆圈向前行。

  老师鸣笛后,各队排头迅速朝前跑出,跳跃着在各个小圆圈中透过,最后跨越过龙门回到本队,拍及第二人之掌心,退至排尾。第二人仿排头的动作进行之。依此类推,直到本队最后一人为止,以先跑完的队为优胜。

  规则:

  1.务必在小圈中跳跃奔跑,不得跑出圈外。

  2.若跨越但是龙门能够钻过去。

  3.未被拍及者不得匆忙朝前跑去。

  第99个游戏:小松树在场地上画一条起点线,再在其正前方10米处画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场子,使其端线与起点线相平行,再将这个场子平分成四个长条格子,作为栽松树的地方。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排成单行纵队站于起跑线后。各队选一人来到各自的长条格子里,与排头相对而站,再选出一名队长,当排尾。

  游戏开始,老师鸣笛后,各队站在长条格子里的人,跑回本队,拍及排头,然后与排头手拉手跑向本队栽小松树的长条地方,由排头做三下挖土动作,之后由此人蹲于挖土的地方,由排头再做三下浇水动作(表示栽好第一棵小松树)。之后,排头跑回本队,拍及第二人,与第二人拉手跑到第一棵小松树前三步处由第二人仿排头动作,将排头当第二棵小松树栽好,然后回到本队拍及第三人。依此类推,直到本队最后一名队长,栽完最后一棵树时,从最后一棵开始,逐个往回拍及一下本队每一棵小松树的头,小松树就站立起来。最后,队长跑到老师处报告说:"我们把小松树栽完了!"等大家都完成后,由老师加上各队队长,根据栽的质量(间距、排列是否整齐)栽得快慢等条件,共同评比出优胜队。

  规则:

  1.务必按规定的动作和顺序进行,违者令其重做。

  2.栽好的"小松树"即不能再移动位置了,违者扣分。附注:此游戏还能够在栽完树后,大家共同表演《小松树》的歌舞,使游戏更加生动活泼。

  第100个游戏:蜜蜂和狗熊准备:在场地上画二个相距10米、直径为5米的圆圈,作为蜂房。再在离大圆圈20米远的地方画二个直径为50厘米的小圆圈,代表狗熊窝。将全体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再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组,甲组为采蜜队属于蜂房内,乙组为守卫队,手拉手圈成圆阵,面向蜂房。各队再选一人出来当狗熊,蹲于熊窝内。

  方法:游戏开始,各守卫队按逆时针方向转圈,采蜜队在里面跳跃,共同唱道:红太阳,放光芒,小蜜蜂们忙起床,刷完牙齿洗完脸,精神抖擞出蜂房。

  歌罢,守卫队高举手过头,让采蜜队员飞跑出来。采蜜队抖动双臂,四处飞翔,并唱道:

  飞呀飞,不怕累,往返采蜜千万回,换得蜜糖甜又香,快快送回蜂房内。

  飞回本队蜂房圆圈内又唱道:

  守卫队,勤守卫,莫叫坏蛋闯进来,提高警惕擦亮眼,随时提防贼偷嘴!

  与此同时,守卫队手拉手又转圈。歌罢,狗熊走来了,假惺惺地说:"勤劳的小蜜蜂,你们太辛苦了!我熊大哥来帮你们看家吧,保证不偷吃!"小蜜蜂说:"那好吧!"说罢,狗熊走进圆圈,小蜜蜂们都飞出来,唱道:

  飞呀飞,不怕累,多采花粉多酿蜜,勤劳的汗水洒满地,金色的蜜糖闪光辉!

  唱完蹲下假装睡觉。狗熊趁机大吃特吃,守卫的蜜蜂发现后,就喊:"狗熊偷蜜吃喽!"再一齐追上去捕捉,捉住后乱蜇一番,游戏结束。以表演认真,先捕到狗熊的一队为优胜。

  规则:

  1.务必按规定的情节动作进行。

  2.表演要有表情,还要逼真。

  第101个游戏:牵环在两条间隔为3米的平行线中间放一个铁环,发令后两人同时用棍牵引,谁先把环攫取到本方线后即为获胜。

  第102个游戏:螃蟹赛跑参加游戏的每两人算一组,背对背夹住一个篮球。发令后,用侧身跑的方法前进,看谁先到终点并且不掉球。

  规则:行进中不得用手扶球。如果中途球掉了,就退出游戏。

  第103个游戏:接圈用一根30厘米长的塑料管粘住两头,做成一个圈。游戏开始,两人相对而站,间隔数米,各手持一根40厘米长的细棍子,轮流套接,每成功一次可得一分。在规定的次数里,看哪队得分多。

  注:套圈也可用藤条、竹篾做成。

  第104个游戏:闯难关裁判员站在长板凳上左右摆动吊球(以篮、排球胆为宜),参加游戏的人从凳下钻过来时,被球碰着的次数少者为优胜。

  第105个游戏:吊球比赛在房梁或树杈上吊一只用线绳穿起来的乒乓球,每组二人用乒乓球拍来回攻守。看哪组打到的个数多即为优胜。

  规则:只要有一次未拍上球就算失误。

  第106个游戏:知己知彼二人在圈内相对而站,由裁判员在各人背后别上一张字条。发令后,谁先想方设法看到对方的字并说出来,就算胜了。

  第107个游戏:蛙式赛跑预备时游戏者横排蹲于起点线上。裁判发令后,即可跳跃前进。并按节奏轮流在身前身后击掌,以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

  规则:比赛中不得站起来,倘若跌倒或手触地则为失误,退至起点重做。

  第108个游戏:打空降特务每人手持一只小沙包,裁判员将降落伞(手帕、绳子、螺丝帽做成),抛到空中,下降时,用沙包击中者即可得分。

  第109个游戏:拉棒两人相对而坐,腿伸直,脚顶脚,双手同握一根木棒。发令后,各自使劲往后拉,谁先把对方拉起来即为胜。

  第110个游戏:小兔赛跑脚踝部夹住一只小沙包,跳跃前进,看谁先到终点。

  游戏111:给小动物洗脸

  材料:废旧的各色布、碎海绵、小铃。

  制作:把废旧的布剪好成各种小动物形,缝上五官,里面放满碎海绵,缝好接头。再把小铃缝在小动物下。

  玩法:1、小绳栓好挂起来,根据幼儿状况摆成不同高度,向上跳起,触摸小动物的脸。2.幼儿用头顶小动物头下的小铃铛,看谁先碰响小铃。

  游戏112:小花猫钓鱼

  游戏准备:在场地上画两条距离10米左右的平行线,一条线外是小花猫的家,另一条线外是小河,小河中放上用硬纸剪的小鱼(数目略比幼儿数目多一些)。

  游戏玩法:全体幼儿当“小花猫”,教师当猫妈妈。游戏开始时猫妈妈说:“喵!喵!小花猫,这天天气真好,咱们一块儿去钓鱼吧!”这时大家一齐跑到小河边,每人拿一条小鱼跑回家,把鱼交给猫妈妈,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1.“小猫”要听妈妈说完“去钓鱼吧”才能够跑。2.蹲在河边钓鱼,不要站到河里去。3.一人只能钓到一条鱼。

  注意事项:游戏熟悉后,可增加平衡动作的练习,在河上划两条平行线做小桥,小猫能够过桥到对岸钓鱼,也能够增加钻的动作,如放一拱形门,钻过山洞去钓鱼。

  游戏113:追皮球

  游戏准备:皮球(幼儿人手一个)、一个小滑梯、一个纸箱。

  游戏规则:每位幼儿每次只能追一个皮球,并把皮球投入指定的箱内。

  游戏玩法:教师将纸箱中的皮球全部抛在塑胶场地上,让幼儿追逐皮球,追到皮球后,跑回原处把皮球投入纸箱。教师可把幼儿追回的皮球继续扔出去,幼儿反复将皮球追回并投入纸箱。

  游戏114:滚皮球

  游戏规则:在滑梯上只能滚皮球,不能扔皮球。

  游戏玩法:幼儿将皮球从小滑梯上滚到纸箱内,进球的幼儿就能够从滑梯上滑下来,拿到皮球继续玩,没进球的幼儿不能滑滑梯。

  游戏115:找朋友

  游戏规则:幼儿要尝试滚皮球,不能扔皮球或抱皮球。

  游戏玩法: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坐下,一齐念儿歌“小皮球,找朋友,找到朋友快回来”。教师将皮球滚到一个幼儿手中,幼儿再将皮球滚回来。游戏反复进行,随着幼儿熟练程度的提高,圆圈逐渐变大。

  游戏116:小猪回家

  游戏规则:幼儿用双手滚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游戏玩法:幼儿双手推动“小猪”(皮球)在地面滚到指定的“家”(纸箱)。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游戏情节可不断发展,如:帮忙“小猪”钻过“山洞”(障碍物),走过“小桥”(障碍物),绕过“危险”(障碍物)回到“家”。

  游戏117:喂小动物吃饭

  游戏规则:幼儿要站在规定的地方投球,一个接一个地投,不能抢。

  游戏玩法:在大纸盒上贴动物头像,幼儿站在必须距离外,设法将皮球投进纸盒里,锻炼投掷和目测潜力。

  游戏118:我是小小传球手

  游戏规则:幼儿要先站好,然后依次传递,不能越位传递。

  游戏玩法:幼儿以各种方式站好,从头顶开始传球,也能够进行腿下传、左右传、边跑边传等。传球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幼儿配合、协作的潜力。

  游戏119:比比谁的本领大

  游戏玩法:老师向前爬时,幼儿就后退爬,想法不让幼儿抓住,如果快要抓着你时,幼儿就像小乌龟一样用伸缩的本领保护自己;当老师后退爬时,幼儿就向前爬来抓我,看看是幼儿的本领大,还是老师的本领大?不让对方抓着。

  游戏120:看标志爬

  游戏玩法:老师这儿有两朵什么颜色的花?当你看到红花时,就务必向前爬;当你看到黄花时,就务必后退爬,看谁先到终点拿到小兔娃娃,谁就是冠军。

  游戏121:切西瓜

  游戏玩法:幼儿围成圆圈,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与此同时,教师边走边有节奏地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此时,大家做吃西瓜状,游戏继续开始。

  游戏122:老鹰抓小鸡

  游戏玩法: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鸡妈妈,多人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之后一个地拉着鸡妈妈的衣服。老鹰去捉小鸡,鸡妈妈两臂张开护着小鸡们,不让老鹰捉小鸡,老鹰只能捉最后一只小鸡。小鸡如果被老鹰捉到,就算输了。

  游戏123:拉“大锯”

  儿歌:拉大锯,扯打锯,姥姥门前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去看戏。

  游戏玩法: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锻炼幼儿的大臂肌肉群,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游戏124:打籽

  游戏玩法:用沙包作籽,游戏者分成两组。在场地上画两条直线,两线间隔5米。一组游戏者在两线的区域内,一组的游戏者站在两线的外面。站在区域外的游戏者用沙包打向区域内的游戏者,区域内的游戏者进行躲闪,不让沙包砸到。如果被砸中就停止游戏,如果能接住沙包就能救起被砸中的游戏者。两组可互换主角反复游戏。

  游戏125:捉人

  儿歌:风大,不怕。雨大,不怕。真的假的?真的。

  游戏玩法:幼儿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游戏126:“瞎子”摸“拐子”

  游戏玩法:可多位幼儿共同参加游戏。一人用手帕蒙住眼睛当“瞎子”,一人将左手抓住左小腿当“拐子”。游戏开始,“拐子”吹口哨,其他幼儿在必须范围内四散跑开,“瞎子”听声去摸“拐子”,“拐子”被摸住,双方对换主角,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游戏,下一轮再玩。

  游戏127:种西瓜

  儿歌:种、种、种西瓜,西瓜圆,西瓜大,西瓜熟了吃西瓜。

  游戏玩法:四人一组站成圆圈,然后,依次把脚钩在前一个人的脚弯里,构成脚搭成的圆圈。大家一齐拍手边念儿歌,单脚跳着绕圈前进(此游戏适合较大的幼儿玩)

  游戏128:红灯、绿灯,立刻开灯

  游戏玩法:请一位幼儿背朝众幼儿做开灯者,站在场地的另一端,众幼儿朝前随意行走或做各种姿势的动作。当开灯者大声说完“红灯、绿灯,立刻开灯”转回头时,众幼儿务必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直至开灯者再转回头。若在此间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将被请出。游戏反复进行,谁能坚持到最后一个则为胜者,然后由胜者当开灯者。

  游戏129:地雷爆炸

  游戏玩法:游戏前先用猜拳决出一个为追逐者,其余幼儿为逃跑者。逃跑者能够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个人就算胜利。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快被捉住时,能够立即蹲下说“地雷”:追逐者就务必停止追他,另找目标追逐。而“地雷”只能远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人来拍一下,并喊“爆炸”,才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被捉住者为第二轮游戏的追逐者。

  游戏130:捉“龙尾”

  游戏玩法:幼儿中选一人当“龙头”,一人当捉“龙尾”者,其余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一位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当“龙尾”。“龙头”带着“龙身”左右移动跑,让“龙尾”躲避捉拿。注意“龙身”不要脱节。如“龙尾”被捉,要自动退下,倒数第二人自然成为“龙尾”。此游戏具体玩法与“老鹰捉小鸡”相似。

  游戏131:手推车

  游戏玩法:三人幼儿猜拳决胜负,胜者先趴下做“车”,其余两人分别把胜者的小腿抬起,夹在身体的一侧做“推车”人,“推车”人不能过分用力,做“车”人要双手撑地走,注意要选取平整而清洁的地面进行游戏。

  游戏132:骑马马

  游戏玩法:玩时先由两个幼儿将右手向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向下握住对方右手腕,构成一个四方结子形的“座坐”然后蹲下让其他幼儿坐在“座坐”上,再站起来走动,俗称“骑马马”。

  游戏133:“盲人”击鼓

  游戏玩法:准备布条、鼓等。将鼓放置在离“盲人”必须距离的位置上,参加游戏的幼儿蒙上眼睛后就地转1-2圈,再摸索上前击鼓。

  游戏134:城门城门几丈高

  游戏玩法: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大刀,走进城门套一套,问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两个幼儿做城门,双手相握上举,事先商量好,一方为“橘子”,一方为“香蕉”。其余幼儿围成圆圈,边念儿歌边依次钻过城门。当儿歌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做城门的两个人手放下,套住一个参加者,然后问他要吃香蕉还是橘子,被套住的人回答后,站在相应的一方后面,等所有幼儿被套完后,比一比香蕉多还是橘子多。

  游戏135:抓老鼠

  游戏玩法:请5-7人做老鼠,分散在圆圈外,其余幼儿拉成圆圈,做捕老鼠的笼子。游戏开始,做捕鼠笼的幼儿手拉手念儿歌,做老鼠的幼儿在笼子里钻进钻出做吃东西的样貌。一听到老师喊“咔嚓”,做老鼠笼的幼儿立刻就蹲下,来不及逃出去的老鼠就被抓住。被抓住的老鼠站在圆圈上作笼子。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136:翻贝壳

  游戏玩法:把洗净的小贝壳分成与幼儿(3-4人)相等的几份,每人一份,幼儿各自任意拿出一部分贝壳,握在手心里不让其他人看见,然后喊“一二三”,同时摊开手心,谁多谁把其他人的贝壳放在一齐撒在桌上,如贝壳的背朝上,就可取走;如口朝上,就应用食指放在贝壳的边缘处轻轻一按,把它翻过来,使口朝上,这样就可取走,如果没有被翻过来,就换其他人进行,依次轮换,看谁得的贝壳最多为胜。

  游戏137:五门开开

  游戏玩法:大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开开进不来,四门开开进不来,五门开开我进来。

  将两手手指用力分开伸直,并各自一一对应,即拇指对拇指,中指对中指等,用指头处相互撑着玩,好似五扇紧闭的大门,然后边念儿歌边将手指一一分开,从拇指开始。

  游戏138:包饺子

  儿歌:卷,卷,卷白菜;剁,剁,剁肉肉;和,和,和面粉;赶,赶,赶饺子皮;包,包,包饺子;烧,烧,烧饺子;尝,尝,尝饺子。

  游戏玩法:参加者选取一人带头,站纵队手拉手。游戏开始时,带头人带动大家边念“卷卷卷白菜”边走成螺旋形圆圈。带头人再带大家边念“卷卷卷白菜”边从圆心走出来成一圆圈。然后,全体参加者面向圆心,边念儿歌边根据儿歌资料做模仿动作。

  游戏139:打大麦

  儿歌: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打大麦,劈劈啪,劈劈啪,劈啪劈劈啪,大麦打得多,送你一大箩。大麦打得响,送你一头羊。

  游戏玩法:参加者两人应对面坐,念前两句儿歌时2人双手合拢,与对方作摸手动作。然后双手举起,谁儿歌节奏用右手拍击对方左手,或用左手拍击对方的右手,直至拍完停止。

  游戏140:上下前后拍手歌

  儿歌:拼板,拼板,拼拼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轱辘轱辘十。

  游戏玩法:2人应对面站立,念第一第二句时,2人先自拍再与对方对拍,后面则随儿歌资料在上下左右前后做拍手动作,注意以个人自己站立位置思考拍手方位。然后做“轱辘轱辘”的动作时,双手绕动,依次伸出1-10的手指动作。

  游戏141:卖扁担

  游戏玩法:两人一组,相对而立,互握对方双手平举。一人从左边手臂下钻出,把手臂搁在肩上;另一人从另一边手臂下钻出,把手臂搁在肩上。然后两人一齐协调的走,边走边喊“卖扁担喽!”

  游戏142:小船过桥

  儿歌:摇摇摇,摇橹划小船,钻钻钻,钻过小桥。

  游戏玩法:用一根绳子系在两棵树或两样东西之间当小桥,绳子离地的高度为60厘米,离小桥两米或三米处为小船出发点,可划一条横线做记号。参加者一齐念儿歌做摇橹划船动作向前行走,至小桥处轻轻地钻过去,然后再做摇船状到终点。先到者为胜。

  游戏143:袋鼠妈妈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跳的动作,能与同伴轮换玩具玩游戏。

  游戏准备:4个不同颜色的大布口袋(里面装着沙子)、平衡木。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四队,每一队排头的幼儿系上大口袋当袋鼠妈妈,走过平衡木,跳到呼拉圈里,再跳回来把口袋交给下一名幼儿。

  游戏规则:当袋鼠妈妈务必要跳着完成游戏;没跳的幼儿要重新开始。

  游戏144:老狼抓人

  问:老狼老狼几点钟?

  答:一点钟。……天黑了。

  玩法:参加者选一人当老狼,其余人更在老狼身后扮演各种小动物,游戏开始,众人边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边向前走,老狼背向大家答话,老狼答话时,众人停下不动。老狼回答“天黑了”,转身追逐,众人回逃,注意灵活躲避,跑回家者算胜利。被捉住者换下一轮做老狼。

  游戏145:踩高跷

  游戏玩法:准备高跷。用小木块穿上绳子,让孩子的脚踩住小木块,双手提住绳子,向前走,模仿杂技演员踩高跷的动作。

  游戏146:我是萝卜

  游戏玩法:参加者一人做追捉者,其余人在必须范围内自由跑动。游戏开始后,捉人者可任意追某一人。当被追者快被捉住时,能够立定双手交叉搭在两肩上说:“我是萝卜”,这样追捉者就不能捉他。当萝卜的人要等同伴来拍一下,表示救了他,这样才可继续跑动。捉人者捉到一人后,就与被捉者对换主角,被捉到的人当下一轮捉人者,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147:飞火箭

  游戏玩法:准备折纸火箭。幼儿自己折叠一支火箭,到空旷的场地上进行投掷游戏,也可组织幼儿进行比赛。

  游戏148:丢手帕

  游戏玩法:准备手帕。参加者选一人丢手帕,其余围成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大家唱歌,丢手帕的人沿大圆圈行走。根据歌词不知不觉地丢在某人的后面。被丢手帕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帕,然后拿起手帕迅速追逐丢手帕的人。如果丢手帕的人被抓住,则表演一个节目,再做丢手帕的人。如果被放手帕的人在丢手帕的人绕了一圈后还没有发现手帕,也要表演节目,再做丢手帕的人。

  游戏149:吹羽毛

  游戏玩法:准备羽毛。在桌上放根羽毛,参加游戏的两个人各站在桌字的两侧,同时吹羽毛,将羽毛吹到对放的一侧落下为胜。

  游戏150:堆馒头

  儿歌:堆馒头,堆馒头,馒头堆的高,馒头对的好,香喷喷,甜蜜蜜,吃得大家哈哈笑。

  游戏玩法:参加者边念儿歌,边轮流伸出手指。右手做握拳状,把大拇指伸出。第一人伸出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第三人握住第二人的拇指。如此协调地一个个堆积上去。如人少,到必须高度时,第一人的手可抽出再堆上去。直到最高处为胜。

  游戏151:蚊子叮

  儿歌:蚊子!蚊子!叮手!蚊子蚊子再叮手!!啪!啪!

  游戏玩法:游戏者随儿歌,将做捏东西状的手叠放至另一人的手背上,依次叠高,直到无法够着为止。

  游戏152:石头、剪子、布

  游戏玩法:四人参加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做猜拳人,一人做走步人,走步人站在起点线上。猜拳双方相对而立,边原地跳边说“锤子、剪刀、布”,当说到“布”时,双方用脚做出想做的动作(“锤子”为两腿并拢,“剪刀”为两腿一前一后,“布”为两腿想两侧张开),以动作决出胜负,胜者一方的走步人向前跨一大步。游戏反复进行,直至走步入到达终点,先到终点为胜方。

  游戏153:种莲子

  儿歌:种莲子,种莲子,不知莲子种哪家?东一家,西一家,哪个采到顶呱呱。

  游戏玩法:参加者选出一人为种莲子人,另一人为采莲子的人,其余幼儿依次站或坐成半圆形,两手并拢手心向上。游戏开始,全体同念儿歌,种莲子人拿着莲子,边念边在每个孩子手里做种莲子状,种过莲子的人手心立即合拢相握,但只有一个孩子是真正得到了莲子,全部种完后,请采莲子的人进来采莲子。能够猜三次,如果三次都没有猜中就算失败。找到莲子后,与采莲子人互换主角。否则另请两个采莲子人和种莲子人。

  游戏154:脚尖脚跟脚尖踢

  游戏玩法:幼儿双手叉腰,边念边跳。“脚尖”(右脚尖朝后点地),“脚跟”(右脚尖朝前点地),“脚尖踢”(将右脚尖朝左前方点地,之后向右前方踢)。第二遍换左脚,依次反复进行。

  游戏155:舞龙灯

  游戏玩法:利用稻草、竹筒或雪碧瓶制一个象征性的“龙头”,再制出“龙身”(稻草“龙身”用稻草扎成大约20厘米长的草扎若干个,中间穿上一根绳子,若给小班幼儿玩可不穿绳),用小竹竿或木棍插进“龙头”、“龙身”,让幼儿举着舞,能够两条“龙”嬉戏,乐在其中。

  游戏156:拍手背

  游戏玩法:两名幼儿以猜拳来决定谁先拍。拍者掌心向上,并将手放在对方的手心下面,看准机会,撒手从上面去拍对方的手背。如能成功,则继续拍,一旦拍空,两人交换。

  游戏157:动物小拖车

  材料:大雪碧瓶、铁丝、绒布小动物、瓶盖、绳子

  制作:在雪碧瓶穿两根铁丝,铁丝两头分别穿上瓶盖,稍加固定可在地上滚动。瓶上挖一个长方形孔,内坐绒布小动物。在瓶头上拴上绳子即可。

  玩法:幼儿手拉绳子拖动小车走或跑着玩。

  游戏158:可爱的小脚丫(小手印)

  材料:垫子、废旧鞋盒或稍硬的纸、颜料

  制作:把废旧的鞋盒或硬纸剪成长方形,让幼儿把自己的小脚丫(或小手印在纸上用笔画出轮廓,然后沿线剪下,涂上颜料即做成脚印、手印。手印可贴在地面,脚印贴在墙上。

  玩法:幼儿躺在靠在墙边的垫上,用脚去蹬高低不一的小脚丫。戴上小手套后沿着地面上的手印爬走。根据场地可把两户外游戏结合在一齐玩,也可单独玩。

  游戏159:荡船

  材料:直径为20厘米,高为60厘米的海绵棒,旧毛巾若干,绳子若干。

  制作:用旧毛巾做成一个与海绵棒尺寸相符的套子,把海绵棒装进去缝好,在海绵棒的中间放一个小娃娃,让它坐着。把包装绳辫成辫子系在海绵棒的两端,然后拴在悬着的钢丝上。

  玩法:1.两人应对面站好,互相推海绵棒,看谁推得又稳又高2.一人站在荡船的一侧,轻轻地哄娃娃睡觉。

  游戏160:蛇皮桶

  材料:蛇皮口袋一个(长80厘米,宽40厘米),硬电线两根。

  制作:将电线变成圆形,直径与蛇皮口袋直径相同,接头处用布条裹好,把蛇皮口袋底部剪开,将两个电线圈分别用针线缝在蛇皮口袋的两头。

  玩法:1.把一个或几个蛇皮桶连接横放在地面,供幼儿在桶内爬行。2.幼儿平躺在蛇皮桶内练习滚。


智力的核心是

  问题: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观察力

  B、抽象思维潜力

  C、记忆力

  D、创造潜力

  答案:

  B、抽象思维力

  【解析】

  抽象思维潜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透过思维潜力反映出来。

  【相关阅读】

  抽象思维方法在形而上学的初期阶段只明白用概念代表现实事物,只明白用不同的概念去代表不同的现实事物以及用概念和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去代表现实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至于这种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现实世界的实际状况则不闻不问。

  概念所概括的那些事物,从静态看本身就不是完全相同而是存在着区别和差异;从动态看还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大一些有些变化小一些。

  抽象思维方法在形而上学的阶段只有当事物之间的差别足够大时,或者事物的变化足够大时,才会用不同的概念代表不同的事物、新的概念代表新的事物这唯一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难题。至于事物间的那些还没有足够大的差异和事物的那些还没有足够大的变化,抽象思维方法在形而上学的阶段完全无能为力,只能一概忽略不计。

  当抽象思维方法到了辨证法的阶段时,应对事物间的差异性和事物的变化性,不仅仅会在差异巨大时或变化巨大时用不同的概念去代表不同的事物(象抽象思维方法在形而上学的阶段所做的那样),而且会在事物间的差异或事物的变化还没有足够大时,用概念内涵的数量属性去描述这些差异和变化,并用概念内涵的数量属性作为对概念本身的补充和修正,从而在必须程度上减少了抽象思维方法用概念代表现实事物和用概念间的关系代表现实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所引起的误差和偏离。

  人们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方法来构成概念并确定概念与概念之间演绎的关系、概念外延的数量属性关系、概念内涵的数量属性关系。有些概念有较精确的数量属性,有些概念有较模糊的数量属性。这样的一套透过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来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就是抽象思维方法。

  与抽象思维的定义密切相关的是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定义。

  分析是指用思维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分别加以考察从而便于构成各个概念或便于确定概念间的关系的方法。

  归纳是指思维找出多个特殊性的具体事物的共同性的方法。

  综合是指思维把事物的各个部分用构成的各个概念分别代表,构成原先的整体事物的概念或确定这些各个部分的概念的关系的思维过程。

  演绎是指思维从事物的一般性回到到事物的具体的个别性的方法。

  抽象思维方法本身随着人类礼貌的进化也在不断演化。从大类看,抽象思维方法分为抽象思维的形而上学方法和抽象思维的辨证方法。抽象思维的这两种具体形式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对立的和没有共同基础的。实际上,抽象思维的辨证方法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形而上学方法之上的,在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方法来构成概念并确定概念与概念之间演绎的关系、概念外延的数量属性关系这些资料上,抽象思维的辨证方法和抽象思维的形而上学方法完全一样;只是应对发展和变化着的世界,为了提高思维的精确度从而减少思维对现实的偏差,抽象思维的辨证方法才增加了对概念内涵的数量属性关系的考察。能够说,抽象思维的辨证方法是对抽象思维的形而上学方法的补充和提高。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决定、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人的现实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织在一齐的混杂状况,由于形象思维的干扰,如果你不去有意识地和刻意地追求一个相对完整的抽象思维过程,你的思维就必然是断断续续和凌乱的,你的决策或决定就只能是盲目的和没有依据的,你的行为带来不利结果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在过去,人类行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力是极其有限的,允许试错的空间很大,而在现代社会,人类行为改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作用力已十分巨大,有些错误行为导致的有害结果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盲目的决策或决定所引导的行为,其危害性可能比不行为还要大。

  因此,不管你过去是多么地近乎本能的习惯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干扰的混合状态,你此刻在一些相对重要得问题上务必强迫自己进行一个完整的抽象思维过程。这种要求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迫切。透过第四讲的学习你将了解,抽象思维本身已不是尽善尽美的思维方法,它和现实的本来面目已存在距离,在社会科学领域比比皆是的逻辑混乱的做法,更让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社会科学”远离了科学范畴。

  研究客体的能动性和社会性导致的复杂加大了社会科学的抽象思维的困难,但社会科学的抽象思维的低水平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忘了严密的抽象思维都有哪些要求。

  怎样做才是一个完整和准确的抽象思维过程?在即将详细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和读者可能会达成一个共识,正确的和具有实用性的答案就应是简洁和清晰的,否则它不但不能成为我们进行思维的利器,反而会成为我们思维的包袱。如果它有过多的新概念或新概念之间的关系混乱不堪,那它顶多只是供“饱学之士”把玩的精神玩具。读者能够用这个标准去衡量这本书和其它所有企图为人在思维方法上指点迷津的论著是否可读。

  应对你要论述的问题,应对你要决定的事物,应对你要决策的资料,完整的抽象思维过程要求你在两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准确界定概念,准确界定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数量属性;二是准确决定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准确决定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和数量属性关系。

  人们思维和认识的目的就是把握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一些事物的变化和另一些事物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正是以此为基础人们才能预测将来的变化和引导自己的行为。

  从第二讲我们就明白,形象思维方法由于它的三个明显的局限性,不可能为人类达成认识世界的目的做多大贡献。

  抽象思维是用概念来代表现实的事物,而不是象形象思维那样用感知的图画来代表现实的事物;抽象思维是用概念间的关系来代表现实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象形象思维那样用图画的变换来代表现实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为人类超越自己的感官去认清或者更加宏观或者更加微观或者更加快速变化的世界带给了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抽象思维的准确性,即不能准确界定概念和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这种可能性就无法变成现实性。因此,准确地构成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是抽象思维方法的最基本的规则。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这篇课文,应当思考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务必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务必有效地利用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能够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能够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

  在课时安排上要思考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

  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资料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

  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

  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

  预习要求:

  由于课文较长,能够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

  (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

  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

  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超多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带给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附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构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讲解上述资料之后,能够先画一个《赵大事纪年表》,按课文填写可填的项目,然后提问学生:

  “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各发生在哪一年?

  赵大事纪年表

  附注:此表与《史记·六国年表》在个别地方有出入,但渑池会的年代是以《年表》为依据的。

  四、检查预习状况:学生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五、讲解课文第1至5段。

  1.阅读课文第1至2段。先解释“合传”体例,然后提问:

  ①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相差悬殊。补充:传的后半部叙廉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②“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舍人地位低微,况为宦者令舍人乎!又,为蔺相如被荐使秦设伏。)

  注:括号内的话是答案要点,其中加着重号的语句即点评语,可写在黑板上。下同。

  2.齐读第3段。

  ①让学生概括大意。(故事缘起)

  ②指出“求人可使报秦者”为本段关键句,并加分析。(为相如出场作铺垫)

  ③提问:本段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烘托相如胆识)

  3.齐读第4段。

  ①指出古代宦官不得干预朝政,当时又有荐人不当一并治罪的规定,然后叫一个学生重读“臣尝有罪”至段末这一部分,让全班学生仔细品味。

  ②叙史贵简。从这个原则出发,能不能将这段话改写为:“于是缪贤荐蔺相如,王许之。”(不能)

  ③讨论中可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缪贤是怎样的人?(挺身而出,亦有胆识。)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先虚写一笔)划出关键语句。(“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4.齐读第5段。

  ①教师将蔺相如的对策语连贯起来朗读一遍,然后带领同学分析它的特点。(见事深刻、决断明确——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②联系上文说说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场上的特点。(设伏——陪衬——虚写——一出场便不同凡响。)

  5.整理前五段词语。

  ①通假字:斧质(鑕)可予不(否)奉(捧)璧

  ②古代惯用语:“见”用于表示被动(徒见欺)

  “于”也用于表示被动(幸于赵王)

  试比较二者的不同。

  六、留作业。

  1.熟读下面两段话:

  ①“夫赵强而燕弱……则幸得脱矣。”

  ②“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宁许以负秦曲。王必无人……臣请完璧归赵。”

  2.朗读第6至13段。熟读如下两段:

  ①“大王欲得璧……俱碎于柱矣!”

  ②“秦自穆公以来……孰计议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第1题。

  主要看能否读出语气,能否基本上成诵。

  二、讲解第6至13段。

  1.学生朗读“大王欲得璧……俱碎于柱矣”这段话之后,提出以下的问题进行讨论:

  ①这段话是在怎样的状况下说的?(“秦王无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注意行文前后照应。)“章台”——“列观”;“以示美人”——“传之美人”。

  ②划分这段话的层次。(述“奉璧”使秦经过;斥秦王无礼,说明“复取璧”原因;预防秦王“强夺”之策。)

  ③讨论这段话的资料及表达方式: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借赵群臣语揭出秦王要害)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由抑转扬,缓和气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说明赵方诚意,以退为进)

  说“斋戒五日”一事(“修敬”是关键,为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伏,何等周密)

  不可“逆强秦之欢”(又何等委曲)

  “戏弄”(“怒发上冲冠”之由,照应上文)

  “臣头与璧俱碎于柱”(一夫决死,万乘莫当,秦王入我掌中)

  ④从秦王的反应来看,这段话有怎样的特点?秦王“辞谢”是否仅仅因为“恐其破璧”?(这段话义正辞严,切中秦方要害,使秦王理屈辞穷。)

  ⑤从这段话看蔺相如的策略。

  提示:要联系上下文,例如上文未提赵王“斋戒五日”一事;要着眼于“完璧归赵”的全过程。

  “璧有瑕”(“复取璧”的办法何等巧妙)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向秦王提出同样要求的前提,暗藏归璧于赵的计划,使秦王入彀。)

  “拜送书于庭”(为提出“设九宾于廷”设伏,这关涉到相如的下一步计划,以进为退。)

  ⑥小结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有胆识,有智谋,善于相机行事,掌握主动)

  ⑦要求全班同学将这段话重读一遍,再抽查个别学生,看看是否已到达基本成诵。

  2.学生朗读“秦自缪公以来……孰计议之”这段话后,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①指出这话是在“九宾礼”上说的,要求学生细读有关注释,体会蔺相如说这番话的意图。

  ②划分这段话的层次。(声称璧已送回赵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甘愿受刑)

  ③这段话的要害是什么?(“先割十五都予赵”——击中秦王要害。)(抓住这个要害,则蔺相如之使人持璧归赵,要求“设九宾于廷”等等作法之用心,无不豁然而明。)

  ④这段话还有哪些特点?(解释“令人持璧归”,归罪于秦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故秦王之受欺,咎由自取,而相如但是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先割十五都予赵”检验秦王是否有“易璧”的诚意;自己承担“欺大王之罪”,与赵王无关。)

  ⑤快速背诵练习:把这段话齐读两遍,然后抽查个别学生。

  3.试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体会《史记》写作上的某些特点。

  ①次要人物的处理。

  作者是怎样描述秦王的?哪些属于正面描述?哪些属于侧面描述?(“传之美人及左右”——正面;“左右皆呼万岁”——侧面。极写秦王之贪及傲慢。“恐其破璧……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正面写心理及动作,表现其狡诈。“秦王因曰……毕礼而归之”正面,写人物语言,表现秦王在关键时刻能从大局着眼,有大国之君的风度。)

  ②说说下面两组细节的作用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表现相如怒不可遏的神情,很传神)

  b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写出秦廷的气氛:前者写狂喜之态,后者写懊丧之情,而皆源于贪利。)

  三、巩固学习的收获,齐背蔺相如的两段话。

  四、留作业。

  1.熟读第14至21段,准备背诵最后五段。

  2.完成练习第四至五题。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抽查个别学生,背诵蔺相如的两段话。

  2.检查练习第四、五题的完成状况。

  二、用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问题:蔺相如这次赴会跟上次出使的身份有什么不同?(官职不同:上次是以舍人充当使者,这次是以上大夫充当国君副手)从什么地方看出?(唯书

  “相如从”,他人不书;“顾召赵御史”。)跟上次出使相距几年?(三年)

  三、进行新课。

  1.讲解第14至16段(“渑池会”)

  ①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补充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战后有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②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诸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公子卬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前313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③学生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

  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思考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他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作者详写这段话有什么用意?(为“廉蔺交欢”张本。)

  ④学生默读第15、16两段,复述渑池会上的斗争经过,然后提问:

  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能够看出什么?(秦方蓄意进行挑衅;蔺相如不畏强暴。)

  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表示了敢于跟秦斗争的决心。)

  ⑤廉颇是否也有功呢?(有。“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一句暗写廉颇。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阴谋。)

  2.讲解第17至21段(“廉蔺交欢”)

  ①指出这部分要求背诵,然后齐读。

  ②划分本部分层次,为诵读作准备。(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谏→廉颇“负荆”)

  ③在你看来,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话?(“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之急”是指什么说的?(强秦加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说的?(“两虎共斗”)

  ④诵读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明人李贽评相如“引车避匿”一事说:“节节见相如智勇俱妙。”试结合这段话说说“妙”在什么地方。(相如深知廉颇公忠体国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国家之急”相许,足见其胸襟阔大,如此方能使廉颇顿悟已非。)

  ⑤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比较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听了蔺相如的那一番话后,十分感愧,立即从计较个人得失的立场转到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立场上来,表现了公忠体国、勇于改过的精神。

  四、巩固收获,齐读17-21段。

  五、留作业。

  1.背诵第17-21段。

  2.想想本文在选材和布局上有怎样的特点。

  3.完成练习第三题,归纳解词的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快速背诵练习。

  1.逐层练习背诵。

  ①相如拜为上卿(提示:“位在廉颇之右”为此层核心句。)

  ②廉颇“宣言”(提示:由两段话组成,前一段说原因,重在比功劳;后一段说行动,这是此层的核心句。)

  ③相如“避匿”(提示:包括“称病”不朝和“引车避匿”两件事,由此引出舍人进谏。)

  ④相如答舍人谏(提示:这一层是重点,要结合诵读进一步理解资料,要读出语气。以下各点可供参考:

  a舍人的话乃世俗之见;

  b相如问“孰与秦王”,使人反思;

  c“顾吾念之”以下乃相如正意,居高临下,使人叹服,真乃字字金玉,掷地有声;

  d要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的语气: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反问中包含递升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反问兼感叹)

  ⑤廉颇“负荆”(提示:核心是“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这一句,要表现自责很深的语气。)

  2.贯穿背诵。

  二、选材及布局研究。

  1.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1)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2)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不可删的理由有二:(1)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证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2)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好处。)

  2.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

  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在献璧后作者依次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3.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4.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①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②a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

  (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贴合史家选材原则。②用b的写法,略去谏的资料,则下文“独畏廉将军哉”失去所本。)

  ※5.紧接本文,原作还有这样一段话: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畿,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于阏与下。”

  说说这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表示参考题,下同。

  (这是对上文的补笔,略写“廉蔺交欢”后五年间赵国的大事,从侧面赞扬廉蔺二人精诚团结,在军事上产生了用心的结果。)

  三、整理字词。

  1.检查练习第三题的完成状况。

  2.分类。

  A一词多义类:

  负:①依仗(负其强)

  ②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

  ③背着(肉袒负荆)

  ④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背弃(负约不偿城)

  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发)

  ②拉(欲引相如去)

  ③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④掉转(引车避匿)

  幸:①侥幸(则幸得脱矣)

  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

  ③宠幸(幸于赵王)

  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资料加以引申。

  B引申的一个特殊种类——词义随用法的变化而变化:

  ①名词活用如动词。

  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

  刃:杀(左右欲刃相如)

  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形容词、动词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

  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

  归:送回(毕礼而归之)

  破:把……弄破(恐其破璧)

  急:使……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小结:要注意变化后的意思跟原义是有联系的。

  四、留作业。

  1.背诵最后五段。

  ※2.明人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认为,“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他的理由是:“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秦将白起)十万众压邯郸(赵都),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二):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简介《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竭尽终生精力最后完成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向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最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这天我们就一齐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导入。

  3、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用心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展示字词

  缪公(mù)避匿(nì)缪贤(miào)

  汤镬(huò)虽驽(nú)肉袒(tǎn)

  盆缶(fǒu案图(àn)可予不(fǒu)

  渑池(miǎn)诈佯(yáng)列观(guàn)

  皆靡(mǐ)传舍(zhuàn)甚倨(jù)

  不怿(yì)衣褐(yìhè)睨柱(nì)

  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1―2节:廉蔺简介

  3―13节:完璧归赵。

  14―16节:渑池相会。

  17―21节负荆请罪

  四、集中学习1―13节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

  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样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E、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明白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期望

  提出期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F、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G、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述(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述(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5、学生诵读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集中学习14―16节。

  1、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

  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3、研读、讨论“渑池之会”。

  (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①秦军在打胜仗的状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状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

  ②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能够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酣“秦王饮酒酣”中的“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

  令“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

  且要写进史册。

  寿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斗争

  A逼秦击缶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B扬献秦都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二、集中学习17―21节。

  1、学生朗读,翻译。

  2、品读讨论:

  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

  ④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

  3、诵读,增强语感,理解古文化的熏陶。

  三、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

  人物分析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1有智谋

  A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

  B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C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

  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胁秦王击缶地,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

  2勇敢,机智

  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

  C璧玉送回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

  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

  3爱国,忠心

  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

  B深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廉颇的性格

  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

  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顾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思考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

  2善于谋略,

  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3勇于改过,

  当明白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

  秦昭王的性格

  1贪婪狡诈,性喜侵略,

  他恃着自已国力强大,逼使赵国献璧,根本没有用城交换的诚意,两次攻打赵国,杀伤过万,都显示他的狡诈及侵略野心

  2重利忘义,手段圆滑,

  他受相如愚弄,但思考到杀相如亦终不能得璧,反将与赵交恶,所以完成礼节,送相如返国,凡事着重,利益

  刻画人物方法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最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细节描述语言

  刻画人物动作

  矛盾冲突廉――秦(璧会)

  廉――蔺

  四、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理解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但是)

  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3、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5、文言句式

  ⑴决定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五、布置作业。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潜力: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过程和方法: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三、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背景,导入课文

  1.作者和作品

  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这天我们就一齐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或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导入)

  2.由学生介绍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式、历史条件。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

  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用心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听读课文,理清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1.完璧归赵2.渑池相会3.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三)细读课文,局部强化

  第一部分:简介身份

  既是对两个人物出身状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

  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第二部分:主干,写三个故事。

  1.完璧归赵

  这一部分写蔺相如,虽不正写廉颇,但从侧面暗写一笔廉颇,照应开头。

  主要突出了相如的智勇和爱国精神,能言善辩、善于把握时机,同时也暗写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虚实明暗相映衬,情节上环环紧扣,越来越紧迫的气势。

  2.渑池相会

  渑池会上,秦王负强欺赵,欲对赵王施无礼。相如挺身而出,针锋相对,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秦王不从,相如欲以死相拼,震慑了秦王,使秦不能加胜于赵,赵盛设兵,秦不敢动,又一次体现了廉颇的作用。外交上的胜利全仗相如之勇气,廉蔺相互配合,保全了赵国的尊严,又使秦受挫,那里繁笔写蔺,简笔写廉,相映相生,突出了两个人物。

  3.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廉颇居功自傲,轻视出身平民,低贱的相如,而相如却一再忍让,经由门客传言,最后使廉颇领悟到相如不欲与廉将军争列并非是惧怕羞愧,而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是相如忍让的原因,体现了相如的以大局为重,不计小嫌的大度,最后,廉颇亲自负荆请罪于蔺相如门,表现了廉颇虽执著名位之争,却性格直爽豪放,知过能改,忠于国家的高尚品质。

  这一故事点出了蔺相如廉颇之所以能够献忠尚义,就在于以国家为重的忠义之心。前两事全突出了廉蔺配合文武相济才使赵不败,是突出了合作的重要。

  (四)仔细阅读,品味性格。本文透过比较体现人物性格:

  1.蔺相如:大智大勇、不畏强暴、胸怀坦荡、热爱祖国;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2.廉颇:目光长远、有勇有谋、以国为重、勇于改过。

  (五)写作借鉴,阅读体会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

  1.三个故事各有首尾,有独立性却又环环紧扣,相互关联。

  故事以秦赵――蔺廉这一双重矛盾冲突贯穿,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次,前者决定着后者,层层推进,引人入胜。内外两者矛盾冲突层次井然有序,外部矛盾缓和了,内部矛盾便激化了,这样结构文章清晰而有力量。

  2.叙事有波澜,曲折抑扬。

  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最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好会,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叙事要有波澜,不能平铺直叙流水帐。就要抓住贯穿于事件中的矛盾冲突,围绕矛盾冲突组织材料。本文的冲突是塑造表现人物形象的必要手段,形象是在冲突过程中展现出其方方面面的性格。蔺相如的智、勇、忠义是一成不变的,廉颇的则随矛盾发展而有变化。

  3.选材的精当

  写人物要把人物置于冲突中写,才能生机勃勃,而传记则是以人物一生中的最光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本文以三件典型的事,把个人和国家双重的矛盾、利益纠结在一齐,突出了廉蔺的崇高品质和性格特征,且又以细节描述予以声色之,就使得人物在这三件事中栩栩如生,恰当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主旨。同时,全文也显得十分集中。描述人物,刻画细节很生动突出。

  4.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六)小结要点,融会贯通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

  (七)趁热打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最后5个段;

  2.由负荆请罪的故事所想到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透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必须的基础,个性是实词和虚词的积累,这个阶段,主要就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会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②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

  2.过程与方法

  ①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初步感知文意;

  ②透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比较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③初步了解《史记》描述人物形象的方法;

  3.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②抓关键词句,掌握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积累培养语感;

  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资料。

  四、教学难点

  1.把握几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体会“智”“勇”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五、教学策略

  ①以读代讲,采用读、议、辩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忙学生感受课文。

  ②设问启发学生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品读体会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琢磨感悟“廉蔺交欢”的比较深度。

  ③立足语言文字本身,引导学生品味《史记》的文学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④选取要点,确定三个故事中的各自重点;连点成线,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定点发散,深化学生对人物描述艺术手法的理解。

  六、教学课时:三课时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八、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情趣,导入新课。

  1.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雅,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无独有偶,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这些话,都说明了“历史”对后世的厚重作用。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重要史书著作中的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多媒体显示以下关于《史记》的知识:

  《史记》诞生于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

  同时,《史记》还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注重在人物的比较反衬中塑造人物。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找出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通假字、活用词类、特殊句式。

  2.梳理课文情节,说说作者讲了哪几个故事,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明确: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

  教材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透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性格,以及廉颇粗犷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以国家之急为先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

  (三)梳理人物事迹,把握性格特点。

  1.学习“完璧归赵”部分:从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问题(1):课文中,蔺相如是怎样出场的?

  教师明确:蔺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左右为难、束手无策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赵国君臣“予”则深恐上当,“勿予”则更恐秦国发难,这是两难;“求人”不得,这是第三难。正是这样层层铺垫,再透过缪贤荐才之举,方使蔺相如露面。露面也仅仅是侧面描述。

  而对蔺相如的正面出场的描述中,他的一番分析,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更为人信服。

  问题(2):蔺相如出使秦国之后,围绕着和氏璧,与秦王展开了一场怎样斗智斗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教师明确:蔺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蔺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诚意。蔺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比较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意偿城,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辞谢”。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思考到秦王急切不能得璧,被迫理解了条件,于是采取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还把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主问题:请从本节课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蔺相如性格的一句话,并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让这句话提纲挈领的。

  教师小结:就应是“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2.学习“渑池之会”部分:从语言描述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主问题:这一节,课文是如何体现蔺相如的“智”、“勇”的?

  问题(3):“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状况时,是怎样分别描述秦、赵两国御史表现的?这些语句,分别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谋略?

  教师明确:史官记载渑池之会的状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蓄谋已久的秦御史立即上前大书一笔,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是“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王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一筹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在云里雾中,须待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比较:一是秦赵双方实力和智谋的对此。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君臣应变潜力的比较。赵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不凡。三是蔺相如与秦君臣智谋勇气的比较。秦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随机应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问题(4):“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资料上,各用了什么词语?有怎样的不同?

  教师明确:在记载资料上,秦御史着一“令”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èi)”字,体现了不同的含义。“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置赵王于优伶之地,逼迫赵王就范。赵王几近优伶,颜面丢尽!“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既倒,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瓦制容器,其为乐器,则质量劣、品位低。秦王无奈,击缶助兴,已是等而下贱!两个动词,也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献丑。能够说,秦国君臣满盘皆输!

  问题(5):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

  教师明确: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因为在那里,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两个事实是:一、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二、在秦王面前,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个生死已经置之度外的人。其中的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勿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使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取。

  问题(6):在与秦国的多次较量中,蔺相如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教师明确:

  【大屏幕出示:时代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秦国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用心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前283年,秦军伐魏,兵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撤去。但由此,秦人生发怨赵之心。由于当时的赵国尚有相当强的实力,且有齐、楚、燕、魏、赵等大国首尾相救,所以秦国不能以主力对付赵国,只能施以蚕食瓦解、威逼利诱之策。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着楚国,所以它虽对赵国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时,能够取得胜利的客观条件。赵国能挫败秦国的阴谋,此点背景相当重要。

  另外,“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等语句,说明,赵国早已预见了事态的严重性,也早已充分做好了军事和人事准备。这也是赵国能挫败秦国阴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为了国家的威望和利益,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是更重要的因素。这再一次证明了“人定胜天”的道理!

  3.学习“廉蔺交欢”部分:从写作手法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主问题:这一节,是怎样体现廉颇、蔺相如的“智”“勇”的?

  问题(7):“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划蔺相如形象的?

  教师明确:运用了比较反衬的手法。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群,等等。这样,能够使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所有这些说明,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大屏幕投影显示蔺相如的“智”和“勇”:

  知人论世之智,随机应变之智,争取主动之智;

  不畏强暴之勇,不怕牺牲之勇,隐忍退让之勇。

  那里的“智”,是大智若愚的“智”;那里的“勇”,是大勇若怯的“勇”。

  (四)联系前后课文,总结写作手法。

  问题(8):课文中的三个故事,都提到了蔺相如,那么,塑造人物的手法是否相同?

  教师明确:以上,我们抓住三个故事,各有侧重地解读了司马迁描述人物的艺术。“完璧归赵”注重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刻画人物;“渑池之会”注重用简洁平实、凝练传神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廉蔺交欢”注重在比较、反衬中凸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其实,三个故事中,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不是截然分开,相反,司马迁十分注重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语言出彩,比比皆是;矛盾冲突,营造起伏;比较反衬,贯穿始终。我们在欣赏作品时,既要相对集中,突出重点,又要整体着眼,前后勾勒,以求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充实、完整的理解。

  (五)布置课后作业,提高鉴赏水平。

  问题(9):试以“完璧归赵”为例,分析司马迁的语言艺术(或比较反衬手法的运用)。

  教师明确:

  可体会语言之美。如“相如持璧却立”的细节描述、秦王群臣“相视而‘嘻’”的一字传神之妙等。

  可体会手法之美。如在秦廷之上,秦王的计拙和被动,与蔺相如的机智和主动,构成鲜明地反差和比较,更显蔺相如的智勇过人。

  第三课时

  (六)继续分析文本,学习刻画人物手法。

  ◇主问题:请从课文中找出描述廉颇的段落,分析其性格特点。

  教师明确:总共有这么几处。

  ①首段: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渑池之会”部分。“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以绝秦望。’

  ③“廉蔺交欢”部分。

  问题(10):作者一开头就写廉颇,目的是什么?

  教师明确:一是突出廉颇地位之显赫,与蔺相如低贱的出身构成鲜明的比较;且与后文廉颇的宣言“……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构成前后的照应。二是突出廉颇彼时之“勇”,但是是匹夫之勇——好狠斗勇之“勇”。这与后文廉颇的勇于认错之“勇”,又构成鲜明的比较。

  问题(11):课文的中间段落,介绍了廉颇的哪些事情?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教师明确:一是与蔺相如“计”。表示赵王作为一个大国,不就应示弱、示怯,否则会有损国威。二是与赵王诀别,为不测的后事做周全的安排。这显示了其远见卓识和驾驭全局的潜力。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大局观,后文的负荆请罪、勇于认错,才有思想基础。这也是一种伏笔。三是“盛设兵以待秦”,竭力做好军事准备,使秦国在渑池之会会场外,毫无可乘之机,不敢轻举妄动。

  这些事例,体现了廉颇的潜力、眼界和胸怀。

  问题(12):渑池之会中,赵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是否完全归功于蔺相如一个人?换句话说,廉颇是否也有功劳呢?

  教师明确:蔺相如有外交之功,这是大家看得到的。但是,这种外交上的胜利和斗争中的底气,就应源于强大的军事实力。就在蔺相如在渑池唇枪舌战的时候,廉颇带领着强大的赵国军队,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仅从“秦不敢动”这一句,就能够看得出来。所以,廉颇是有功劳的。但是,这种功劳,往往被世俗所忽视。

  问题(13)廉颇看不起蔺相如,有哪些原因?这种认识为什么不对?

  教师明确:一是把军事贡献(攻城野战)看得比外交贡献(口舌)要大。二是觉得蔺相如的出身低贱。新时代的高中生,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理当一点就懂。在此不赘述。

  问题(14):应对廉颇一时的错误认识,蔺相如有哪些言、行,以避其锋芒?最终促成廉颇感到羞愧,勇于认错的,是哪一句话呢?另请从中归纳《史记》写人物的特点之一。

  教师明确:

  有以下行动,如:“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阵列。”“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有以下言语,如:“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促成廉颇改悔的,就应是:“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

  教师小结:

  《史记》写人物的特点之一,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

  问题(15):《史记》中的人物塑造,历来备受名家的赞赏。请分析文本,看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教师明确:

  ①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

  ②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③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④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

  ⑤适当地运用悬念、虚实映衬等写作技巧。

  (七)总结课文学习,提升自身智慧。

  问题(16):学习了课文,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

  教师明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问题(17):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会说些什么?请想一想,并写出来,准备交流。

  教师明确:言语就应贴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特点。

  (八)阅读课外材料,拓展文本理解。

  问题(18):请比较阅读《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明代王世贞著,此处略),看看有什么新的体会。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五):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二)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三)学习文言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分析:不可删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证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好处。

  (二)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

  分析:在献璧后作者集资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

  分析: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骟,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四)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a于是舍人直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

  分析: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贴合史家选材原则。②用b的写法,略去谏的资料,则下文”独畏廉将军哉”推动所本。

  紧接本文,原作还有这样一段话: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畿,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于阏与下。”

  分析:这是对上文的补笔,略写”廉蔺交欢”后五年间赵国的大事,从侧面赞扬廉蔺二人精诚团结,在军事上产生了用心的结果。

  (六)难词释义。

  (1)一词多义类:

  负:①依仗(负其强)

  ②承担,使承担(宁许以负秦曲)

  ③背着(肉袒负荆)

  ④辜负(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背弃(负约不偿城)

  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发)

  ②拉(欲引相如去)

  ③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

  ④掉转(引车避匿)

  幸:①侥幸(则幸得脱矣)

  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

  ③宠幸(幸于赵王)

  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资料加以引申。

  (2)引申一个特殊种类——词义随用法的变化而变化:

  ①名词活用如动词。

  衣:穿(乃使其从者衣褐)

  刃:杀(左右欲刃相如)

  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形容词、动词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请完璧归赵)

  毕:将……进行完毕(毕礼而归之)

  归:送回(毕礼而归之)

  破:把……弄破(恐其破璧)

  急:使……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略)

  (二)司骊迁和《史记》简介。

  1.司马迁简介。

  司骊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骊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早迁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俗论著矣。”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超多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带给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要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手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注:可预备一张中国全图,讲述时指出司马迁游踪的大致方位。)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帮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史记》又有很高高的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构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讲解上述资料之后,能够先画一个《赵大事纪年表》,按课文填写可填的项目.,然后提问学生:

  “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各发生在哪一年

  赵大事纪年表:

  赵惠文王年序大事

  16年(前283)廉颇伐齐,取阳晋。

  17年(前282)蔺相如完璧归赵当在此年。

  18年(前281)秦伐赵,拔石城。

  19年(前280)秦复攻赵,杀二万人。

  20年(前279)渑池会。廉蔺交欢当在本年或稍后。

  (注:此表与《史记。六国年表》人个别地方有出入,但渑池会的年代是以《年表》为依据的。)

  (四)检查预习状况:学生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五)讲解课文第1~5段。

  1.阅读课文第1~2段。先解释”合传”体例,然后提问:

  (1)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相差悬殊。补充:传的后半部叙谦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舍人地位低微,况为宦者令舍人乎!又,为蔺相如被荐使秦设伏。)

  (注:括号内的话是答案要点,其中加着重号的语句即点评语,可写在黑板上。下同。)

  2.齐读第3段。

  (1)让学生概括大意。(故事缘起)

  (2)指出”求人可使报秦者”为本段关键句,并加分析。(为相如出场作铺垫)

  (3)提问:本段写赵君臣议而不决,有什么用意(烘托相如胆识)

  3.齐读第4段。

  (1)指出古代宦官不得干预朝政,当时又有荐人不当一并治罪的规定,然后叫一个学生重读”臣尝有罪”至段末这一部分,让全班学生仔细品味。

  (2)叙史贵简。从这个原则出发,能不能将这段话改写为:”于是缪贤荐蔺相如,王许之。”(不能)

  (3)讨论中可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缪贤是怎样的人(挺身而出,亦有胆识,)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先虚写一笔)划也关键语句。(”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4.齐读第5段。

  (1)教师将蔺相如的对策语连贯起来朗读一遍,然后带领同学分析它的特点。(见事深刻、决断明确_真乃快人快语;对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2)联系上文说说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场上的特点。(设伏_陪衬_虚写_出场便不同凡响。)

  5.整理前五段词语。

  (1)通假字:斧质()可予不(否)奉(捧)壁。

  (2)古代惯用语:”见”用于表示被动(徒见欺)。

  “于”也用于表示被动(幸于赵王)。

  试比较二者的不同。

  (六)讲解第6~13段。

  1.学生朗读”大王俗得璧……俱碎于柱矣”段话之后,提出以下的问题进行讨论:

  (1)这段话是怎样的状况下说的(”秦王无意偿赵城”。)蔺相如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注意行文前后照应。)”章台”——”列观”;”以示美人”——”传之美人。”

  (2)划分这段话的层次。(述”奉璧”使秦经过;斥秦王无礼,说明”复取璧”原因;预防秦王”强夺”之策。)

  (3)讨论这段话的资料及方式: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借赵群臣语揭出秦王要害)。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由抑转扬,缓和气氛)。

  “且以璧之故逆秦之欢,不可”(说明赵方诚意,以退为进。)。

  说”斋戒五日”一事(”修敬”是关键,为要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伏,何等周密)。

  不可”逆强秦之欢”(又何等委曲)。

  “戏弄”(”怒发上冲冠”之由,照应上文)。

  “臣头与璧俱碎于柱”(一夫决死,万乘莫当,秦王入我掌中)。

  (4)从秦王的反应来看,这段话有怎机关报特点秦王”辞谢”是否仅仅因为”恐其破”(这段话义正辞严,切中三八式秦方要害,使秦王理屈词穷。)

  (5)从这段话看蔺相如的策略。

  提示:要联系上下文,例如上文未提赵王”斋戒五日”一事;要着眼于”完璧归赵”的全过程。

  “璧有瑕”(”复取璧”的办法何等巧妙)。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向秦王提出同样要求前提,暗藏归璧于赵的计划,使秦王入彀)。

  “拜送书于庭”(为提出”设九宾于廷”设伏,这关涉到相如的下一步计划,以进为退)。

  (6)小结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有胆识,有智谋,善于相机行事,掌握主动)

  (7)要求全班内科学将这段话重读一遍,再抽查个别学生,看看是否已到达基本成诵。

  2.学生朗读”秦自缪公以来……孰计议之”这段话后,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指出这话是在”九宾礼”以说的,要求学生细读有关注释,体会蔺相如说这番话的意图。

  (2)划分这段话的层次。(声称璧已送回赵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甘愿受刑)

  (3)这段话的要害是什么(”先割十五都予赵”——击中秦王要害。)(抓住这个要害,则蔺相如之使人持璧归赵,要求”高九宾于迁”等等作法之用心,无不害然而明。

  (4)这段话还有哪些特点(理解”令人持璧归”,归罪于秦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故秦王之受欺,咎由自取,而相如但是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先割十五都予赵”检验秦王是否有”易璧”的诚意;自己承担”欺大王之罪”,与赵王无关。)

  (5)快速背诵练习:把这段话齐读两遍,然后抽查个别学生。

  3.试简工回答下列问题,体会《史记》写作上的某些特点。

  (1)次要人物的处理。

  作者是怎样描述秦王的哪些属于正面描述哪些属于侧面描述(”传之美人及左右”——正面;”左右皆呼万岁”——侧面。极写秦王之贪傲慢。”恐其破璧……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正面写心理动作,表现其狡诈。”秦王因曰……毕礼而归之”正面,写人物语言,表现秦王在关键时刻能从大局着眼,有大国之君的风度。)

  (2)说说下面两组细节的作用。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七)讲解第14~16段(”渑池会”)。

  1.渑池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其后,秦伐赵^杀二万人”。补充说明:春秋旧中国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在战后举行双方国君会晤的惯例。)这样的背景说明了什么(赵是以战败国身份与会。)

  2.秦王为什么主动提出举行这次会晤赵王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怀好意,借会晤取得战场上没有取得东西,所以赵王畏秦诈骗。)

  补充史实:秦一向以诈和力制服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为好会”为名骗魏主将分子来会,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将,大败。前313年,张仪以献地六百里诱使楚怀王与齐断交。齐楚断交后,张仪改为献地六里。

  3.学生齐读廉颇送别赵王时说的那一段话,然后提问:

  根据这段话说说廉颇对待国家大事的态度。(思考到渑池会的最坏结果:秦方扣留赵王。以”请立太子为王”击破秦的阴谋。说明分谨慎持重,对敌斗争坚决,有长远眼光。)作者详写这段放话有什么用意(为”廉蔺交欢”张本。)

  4.学生默读第15、16两段,复述渑池会上的斗争经过,然后提问:

  从蔺相如跟秦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能够看出什么(秦方蓄意进行挑衅;蔺相如不畏强暴。)

  赵王认为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表示敢于跟秦斗争的决心。)

  5.廉颇是否也有功呢(有。”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一句暗写廉颇。以军事力量作后盾,挫败了秦方以武力相胁的阴谋。)

  (八)讲解第17~21段(廉蔺交欢)。

  1.指出这部分要求背诵,然后齐读。

  2.划分本部分层次,为诵读作准备。(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谏→廉颇”负荆”)

  3.在你看来,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话(”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之急”是指什么说的(强秦加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说的(”两虎共”)

  4.诵读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明人李贽评相如”引车避匿”一事说:”节节见相如智勇俱妙。”试结合这段话说说”妙”在什么地方。(相如深知廉颇公忠体国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国家之急”相许,足见其胸襟阔大,如此方能使廉颇顿悟己非。)

  5.廉颇始而”宣恶言”,闻蔺相如语即”肉袒负荆”,”至蔺相如门谢罪”,这前后比较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听了蔺相如的那一番话后,十分感愧,立即从计较个人得失的立场转到维护国家利益的正确立场上来,表现了公忠体国、勇于改过的精神。)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六):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司与迁与《史记》。

  ②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

  ③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④学习并探究人物传记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潜力,圆满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在小组间交流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互通有无,构成真知灼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字词句的知识。

  2、鉴赏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

  3、学习并归纳本课人物传记的写法,提高写作技能。

  〖课前预习〗

  将全班学习分为四组,每组任命组长一人,主持一人,分别完成对作家作品及背景、字词句知识点归纳、分析情节、鉴赏人物四项任务。课前搜集整理的材料制作成演示文稿,供课堂上交流。

  〖学习资料〗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唐太宗)

  教师提示:

  翻开历史,溢满书香;增长智慧,考鉴兴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取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风流人物。那么,在弱肉强食、英雄乱世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请同学翻开课本,我们一齐学习《史记》中的名篇――《廉颇蔺相如列传》。多媒体显示及学习资料。

  二、了解任务,明确目标

  多媒体显示:

  模块一:知人论世

  学习任务:搜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了解时代背景。

  模块目标: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积累文学常识;了解背景资料,为进一步解读文本做准备。

  组长:董奥

  主持:吴玲玲、桂恒俊

  模块二:语言之美

  学习任务:疏通文意,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体会史传文学的语言魅力。

  学习目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涵咏语言之美。

  组长:张然

  主持:张伟凯、李波

  模块三:情节之美

  学习任务: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学习目标:把握情节,体会作者情节安排的匠心所在。

  组长:陈玲玲

  主持:李慧敏、陈玲玲

  模块四:人物之美

  学习任务: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学习目标:把握人物性格,探究人物形象塑造的写作技巧。

  组长:陈春晖

  主持:彭玉山、李文超

  三、展示成果,资源共享

  ㈠模块一:知人论世

  活动1:第一组讲解作家作品知识,介绍时代背景。

  多媒体资源:作者图片两张,战国形势图,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活动2:小组间质疑、解疑。

  教师补充:介绍传记文学,带给资源搜索关键字及方法。

  补充材料:材料①。(见附件)

  ㈡模块二:语言之美

  活动1:第二组讲解重点字、词、句知识。

  活动2:其他组补充或质疑、本组答疑。

  教师提示:除了归纳字词句、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外,我们还可进一步深入体会其语言之美,如蔺相如持壁却立的细节描述、秦王民群臣相视而嘻的一字传神之妙等。

  补充材料:材料②。(见附件)

  多媒体显示:

  “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但是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鲁迅)

  ㈢模块三:情节之美

  活动1:第三组介绍故事情节,对重要情节复述或演示。

  活动2:小组间质疑、讨论。

  教师补充:“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张弛有度,极具跌宕之美,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教师解说:在完璧归赵中,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如相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最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㈣模块四:人物之美

  活动1:第四组分析人物形象:蔺相如、廉颇等。

  活动2:其他组质疑、讨论。

  教师补充:蔺相如的形象特征,提示学生分析时要善于从文本去抓依据,细品味;

  概括人物塑造的方法。

  补充材料:材料③。(见附件)

  四、名家争鸣,拓展理解

  结合《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材料④),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看有什么新的研究体会。1、翻译这节文字。2、王世贞“对这种称道”提出质疑,他的疑点何在?疑点:奈之何既畏而复挑真怒也!秦强赵弱,赵畏秦合理,挑其怒不合理。3、何以见得是故意挑其怒?秦王设九宾,斋戒而待相如上璧,相如欺秦王,这就使秦有了理,有借口攻赵索璧。这就是挑其怒,对强权不能搞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4、置疑启示:这个疑点并不能否定此传,还需史实旁证,但那里提出的矛盾性细节足以构成了疑点,疑点可成立。质疑的资料要有必须的认识价值。像本文的疑,就有澄清史实的价值。提出质疑,就要有辩驳,要驳倒不合理的,要找不合理之处,进行反驳,反驳的理由要充分,这也要合乎逻辑和事实,最后再提出自己合理的看法。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就有对华山之音谬的质疑与考证。多媒体显示朱熹的名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五、学以致用,指导写作

  话题:本单元都是人物传记,在写人记事上,司马迁为我们带给了典范,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该如何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呢?

  展示学生习作一篇,学生周记一篇。(材料⑤)

  问题:这两篇作品涉及到一位老师、一位同学,作者成功塑造了他们怎样的个性?有哪些塑造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师生共同讨论。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多媒体显示: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

  班固称赞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是说他善于记事论理,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更是从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肯定了其不朽的价值。当然,学习其中的几篇选文仅仅是弱水三千中取得一瓢饮而已,大家课下还可展开对《史记》的进一步深入研读。

  以下带给七个专题,供大家以后学习作参考。

  多媒体显示:

  《〈史记〉选读》七个专题:一、唯倜傥十分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二、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三、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五、摩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六、善叙事理,其文疏荡――《史记》的叙述艺术;七、正史鼻祖,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七):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围绕文章主旨选材、剪裁。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资料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板题,介绍作者及作品

  1.作者介绍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字子长,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家.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公元前89年,因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下狱,身受酷刑。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主要作品是史记。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

  A、家学渊源: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其父死后,司继承其业,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史料;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C艰难发愤,在受宫刑后发愤写出《史记》,发泄了他对汉朝的仇恨。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52.6万字,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第一部。

  3、1.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

  4、文学常识:纪传体《史记》;国别体《战国策》;编年体《资治通鉴》

  1、《史记》起迄:黄帝—汉武帝太初四年

  体裁: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地位:二十四史之第一部

  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时代背景:本文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写的是战国后期的一段历史。当时,秦国采用张仪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六国不断征战。六国在强秦进攻下疲惫不堪。作为秦国近邻的赵国,更是时常受到秦国的威胁。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缪贤舍人(miào)西河渑池(miǎn)秦王不怿(y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去亲戚qīnqi(①、指父母及兄弟等,如:去亲戚而事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③指内外亲属,如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

  约束yuēshù(①、盟约,规约,名词;②、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

  宣言xuānyán曰(①扬言,宣扬。②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请指示zhǐshì王(①指明,显示,如璧有瑕,请指示王。②上对下指导、命令。③上对下指导、命令的资料)

  从此以往yǐwǎng(某点以前的时间,从此以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而厚遇hòuyù(①好好招待。厚,优厚;遇,招待,款待。②很优厚的待遇)

  鄙贱bǐjiàn之人(①谦词,如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②卑贱)

  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本文主旨是要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和廉颇忠勇善战,勇于改过的动人形象及思想品格。

  1—2节:廉蔺lìn简介。3—13节:完璧归赵。14—16节:渑池相会。17—21节廉蔺交欢(负fù荆请罪)

  四、学生诵读。积累文中的成语。

  完璧归赵wánbìguīzhào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近义词】:物归原主【反义词】:支离破碎

  刎颈之交(wěnjǐngzhījiāo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能够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负荆请罪fùjīngqǐngzuì:背上荆条请求责罚。表示真诚地认罪赔礼。

  怒发冲冠nùfàchōngguān:头发竖立将帽子顶起,形容十分愤怒。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性格。

  2.分析文章选材特点。

  (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取材料的?

  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zhǔzhǐ∶主要的旨意;中心意思;要点),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明确: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表此刻人物描述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相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这就显示了蔺相如在秦王面前之所以如此英勇无畏,其坚强后盾正是大将军廉颇。“将相交欢”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透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

  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以蔺相如为例,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①侧面描述。如缪贤推荐蔺相如,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

  ②正面描述。如直接描述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在正面描述时,有时集中笔力写一个人;有时同时写两个人,透过对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用环境气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示了秦廷的威严气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③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完璧归赵”为例,出使秦国之前,摆在赵国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赵国君臣一筹莫展、久计不决的状况下,蔺相如一番诚恳有礼的分析点醒了赵王,表现了蔺相如处事果断机智的性格特征。出使秦国后,强秦和弱赵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在秦廷之上,蔺相如审时度势,巧设妙计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陈词,怒斥秦国君臣不守信用。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蔺相如最终以他有礼有节,机智勇敢的个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这一个又一个以弱对强、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2)个性化的对话描述。

  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十分贴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之后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解说:对话描述的分析,学生读学生析,教师必要时适当点拨。)

  二、难点探究

  1.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shān。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你认为可删吗?理由是什么?

  2.文章用超多篇幅写蔺相如却简写廉颇,这种布局合理吗?请阐明理由。

  3.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叙述完整,可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两句话,是否累赘?为什么?

  4.叙史贵简。文中“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改成“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文中“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改成:“于是舍人相与谏相如,欲辞去。”何如?请阐明理由。

  (解说:这些题目均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第三、四课时

  一、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理解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wù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qīnqi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1)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2)指父母及兄弟等(3)指内外亲属

  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3、

  一词多义

  词

  好处和作用

  例句

  负

  违背、违反,动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cháng城

  译: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

  依仗,凭借,动词

  秦贪,负其强。译: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

  使...承担、担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职责

  辜负,对不起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背着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译: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

  徒

  只,只但是,副词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译:而蔺相如只但是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

  白白的,副词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

  以

  用,拿,介词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译: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

  凭着,介词

  以勇气闻于诸侯。译: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因为,连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来,连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用以,用来,副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译: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nì(牵,拉,引申为掉转)

  ●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4、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动词。译: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译: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译: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

  ●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译: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译: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译: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译: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译: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职责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译: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译:平庸的人对这种状况尚且感到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译: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文言句式

  ●决定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译: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③我为赵将译:我是赵国的大将

  ●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译:您又受赵王宠幸。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

  ●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译:您根据什么明白他能够出使呢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译:想找个能够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译: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

  二、课后练习:阅读短文《晏yàn子使楚》,并编为故事口头讲述。

  原文: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译文:晏子出使楚国。楚人明白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

  原文: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译文: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此刻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就应从这个洞进去。”

  原文: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译文: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样派你来呢。”

  原文: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lǘ,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译文: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齐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齐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样能说没有人呢?”

  原文: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xiào相似,像;xiāo姓)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译文: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此刻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原文: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译文: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原文: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译文: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译文:楚王说:“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原文: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jú常绿乔木,果实称“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zh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多刺,果实黄绿色,味酸不可食,可入药(亦称“枸橘gōujú”)),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叫它橘,生长在淮北就叫它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此刻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原文: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

  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那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bīn。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zī,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lǘ: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三百闾,表示人口众多。

  袂mèi:就是衣袖。

  踵zhǒng:就是人的脚后跟。

  命:命令,那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张,那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不才。

  谓左右曰谓……曰:对……说

  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习辞者习:熟练辞:言辞

  今方来方:将要

  婴闻之,之:代词:这样的事

  何坐坐:犯罪6、坐盗盗:偷窃

  通假字:

  1缚者曷hé为者也曷通何,什么2、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

  “淮南”是指:淮河以南,喻体就是“齐国”

  古今异义词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实际上

  2、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侍今义:左右表方位

  3、反取病焉,病,古义,辱。今义,疾病。

  人物形象:晏子:是一位沉着冷静,机智善辩的辞令家,同时也是一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善于维护自己国家尊严的外交家。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傲慢无礼,想侮辱齐国;但又大度,知错能改。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八):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品格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决定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述

  【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理解

  2、深化学生对人物描述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归纳法、比较阅读法、“引导―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本文故事性很强,能够先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理解和使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中三个故事的大意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时代背景,分析战国形势图)

  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中,秦国实力最强大,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企图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国是当时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国一时很难吞并,便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抗张本文就着重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合作,与强大的秦国抗争的故事

  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课件展示作者、作品)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超多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带给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2篇)、书(18篇)、表(8篇)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三、课文说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的合传《史记》中的合传有两类:一类是将同类型人物合,一类是将处于同时期并在事件上密切的人物合《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后者

  战国时期(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构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

  赵国大事纪年表:(小黑板展示)

  赵惠文王年序

  大事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

  廉颇伐齐,取阳晋

  赵惠文王十七年(前282)

  蔺相如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十八年(前281)

  秦伐赵,拔石城

  赵惠文王十九年(前280)

  秦复攻赵,杀二万人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

  渑池之会

  四、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写了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2、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讨论人物思想性格(课件展示相关图片)

  蔺相如:赵国宦官首领缪贤门下的食客,地位卑微

  廉颇:赵国良将,屡立战功,位居上卿,以勇闻名

  完璧归赵

  背景

  ①秦要求:以十五城换璧

  ②赵犹豫不决,进退两难:a)送璧入秦可能被骗,得不到城池

  b)若不送璧,可能会使秦王生气,进攻赵国

  ③缪贤推荐相如出使

  ④相如主张送璧入秦:a)秦强赵弱,不得不答允秦国

  b)宁可让秦承担理亏之过,亦不可被秦国找到进攻的借口

  ⑤相如自荐出使,并言若不得城,必完璧归赵

  ⑥赵王派相如出使

  经过

  秦王无意赏城

  无礼:只在章台接见相如,礼节傲慢

  失信:秦王把璧传给美人和侍从观赏,没有提赏城之事

  相如妙计取壁

  假称璧有瑕,把璧骗回

  怒斥秦王无礼,持璧倚柱而立,以同归于尽作要胁,令秦王不敢强夺

  勇求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拖延时间

  派随从换上平民服装,由小路把璧带回秦国

  相如陈词

  指斥秦历代君主皆不守信约,故已把璧运回赵国

  要求秦国先割城,赵国才交出璧

  愿以死谢罪

  结果

  ①秦王明白即使杀相如,亦不能得到璧,反而断绝秦赵的友好关系,所以厚待相如,放他回国

  ②相如被封为大夫③秦不予赵城,赵不予秦璧

  渑池之会

  背景

  ①秦王约赵王于渑池相会(秦王对完璧归赵一事仍怀恨在心,要悔辱赵王)

  ②赵王害怕强秦,不愿前去

  ③廉颇和相如皆主张赵王应约,否则会表示赵王软弱胆怯

  ④廉颇部署:a)赵王三十日内未返国,立太子为王,打消秦王要胁赵国的念头

  b)在边境集结超多军队,防秦进攻

  经过

  ①秦王请赵王奏瑟,令御史记下此事,相如以性命胁迫秦王击,令御史记下

  ②秦臣请赵王以十五城给秦王祝寿,相如请秦王以咸阳城给赵王祝寿

  结果

  ①秦未能在外交上占上风,让他们离开②相如功劳最大,被封为上卿

  负荆请罪

  背景

  廉颇为国立下汗马功劳,但相如出身卑贱,只因口舌之能,却被拜为上卿,故对相如有所不满,更扬言要辱相如

  经过

  ①相如于朝会时常诈病,不愿与廉颇排座次

  ②远远看见廉颇,便令车绕路离去(因为相如把国家大事放在私人恩怨之前,他明白将相不和,赵国必亡的道理)

  ③廉颇明白相如苦心,自觉惭愧,负荆请罪认错

  结果

  两人和好,成为刎颈之交

  主旨:赞扬蔺相如机智勇敢,大智大勇、胸襟阔大、顾全大局的品德,以及廉颇忠心报国、勇于改过的崇高品格(板书)

  五、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以及章节,精心研读课文

  2、用500字左右描绘本文的故事情节,文体不限

  第二课时

  一、研析课文,边归纳边讲解重点词句

  1、完璧归赵:梳理矛盾,把握人物

  [问题]:

  ①课文是怎样描述蔺相如出场的?

  ②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斗智斗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①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赵王应对秦王的易城求璧,赵国君臣深感“予”或“勿予”之两难,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诚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②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胸有成竹,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诚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比较赵王的“修敬”和秦王的“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不“辞谢”割城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断然采取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2、渑池之会:品味语言,把握人物

  [问题]:

  ①“渑池之会”在记载会见时,分别怎样描述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②“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资料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

  ③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

  [明确]:

  ①记载会见状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笔一挥,借以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要“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头招呼可见,赵国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须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比较:一是秦赵双方比较,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王君臣比较,赵国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国君臣比较,秦国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

  ②在记载资料上,秦御史用一“令”字,蔺相如则用一“为(wè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为;秦国君臣依靠其强力威压,逼迫赵王就范“为”者,替也,给也,非为威逼,主动请击也,非为人请,自愿为之也蔺相如挽狂澜于,反令秦王击缶缶乃市井盛酒浆之容器,其为乐器则为劣等,秦王无奈,击缶助兴,无地自容!两个动词,意蕴丰富,一个是鼓瑟,一个是击缶;一个是被逼无奈,一个是死皮赖脸要献丑,秦国君臣满盘皆输!

  ③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无须高声,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两个事实是:一是两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二是在秦王面前是一个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个敢说敢为的人,是一个不顾生死的人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无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取

  3、“负荆请罪”:感悟思想,把握人物

  [问题]:“负荆请罪”这故事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

  [明确]比较反衬手法运用比较反衬的手法,能够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反衬蔺相如的见识超人一等

  二、分析文章选材特点(课件展示文章结构)

  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取材料的?

  明确: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情节相当完整,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最具代表性前两件反映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国内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发展中得以体现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第一部分(1、2段)介绍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这是对两个人物出身状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比较鲜明,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之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是忌惮廉颇之勇,介绍廉颇,既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第二部分(313段)完璧归赵

  (突出了相如的智勇和爱国精神,能言善辩、善于把握时机,同时也暗写廉颇的军事才能和勇气虚实明暗相映衬,情节上环环紧扣)

  第三部分(1416段)渑池之会

  第四部分(1721段)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明确: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对于已选材料,分别采取了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表此刻人物描述上,作者以蔺相如为主,详写、明写;以廉颇为辅,略写、暗写但文中都能做到各尽其妙,使廉、蔺二人的性格同样鲜明、突出“完璧归赵”完全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和智勇双全的品质“渑池之会”详写蔺相如,主要表现他的机智果敢;略写廉颇,表现他参与决策,勇而有谋,以军事力量支持蔺相如外交斗争的爱国行动“将相和好”合写两人,还是以蔺相如为主,透过蔺相如的先国后私,廉颇的勇于改过,把两人的思想统一到爱国这一基本点和共同点上(板书)

  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入秦经过写得略;对秦斗争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

  第三课时

  一、围绕课文开展语文活动,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理解,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

  1、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

  2、各组依次表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尽可能全组参与,注意人物语言的运用和把握人物性格)

  3、师生评议各组表演

  4、总结:思考蔺相如、廉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板书)

  蔺相如:机智勇敢、忠心报国、胸襟阔大、顾全大局、

  廉颇:忠诚献策、勇武有功、忠心报国、勇于改过

  5、各组以自己表演的故事为例,说说课文在运用语言方面有何特色?

  6、各组分别讨论,将讨论结果汇总

  7、各组请一位代表交流本组讨论结果

  二、教师总结,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以蔺相如为例,作者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段刻画人物形象

  ①侧面描述如缪贤推荐蔺相如,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

  ②正面描述如直接描述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在正面描述时,有时集中笔力写一个人;有时同时写两个人,透过对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用环境气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示了秦廷的威严气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③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以“完璧归赵”为例,出使秦国之前,摆在赵国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赵国君臣一筹莫展、久计不决的状况下,蔺相如一番诚恳有礼的分析点醒了赵王,表现了蔺相如处事果断机智的性格特征出使秦国后,强秦和弱赵之间“夺璧”和“保璧”,“杀蔺”和“保蔺”的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在秦廷之上,蔺相如审时度势,巧设妙计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陈词,怒斥秦国君臣不守信用在这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蔺相如最终以他有礼有节,机智勇敢的个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这一个又一个以弱对强、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个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2、个性化的对话描述

  在三个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和好的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十分贴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之后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3、选取典型事件(前面已总结)

  第四课时

  一、查阅讨论,归纳重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先由学生提出文中不懂的词句,并由学生先解答,最后教师更正

  3、教师出示投影,归纳重难点(课件展示)

  A.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B.一词多义

  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

  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那里引申为调转)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但是)

  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E.特殊句式

  a.决定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

  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解说: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纠正错误,强调重点,帮忙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二、比较阅读

  1.发放《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资料选段,学生自行阅读

  2.分析:蔺相如和荆轲同是门客,同是应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十分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解说:比较阅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不仅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阅读消化可在课上完成,分析写文章可放在课下完成)